第四章:时空交错
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点砸在油纸伞上噼啪作响。林夏抱着装着莲花齿轮的木盒,在侍者的指引下穿过潮湿的后巷。旗袍的开衩划破了小腿,渗出血珠混着雨水滑落,带来轻微的刺痛。她突然理解了父亲——不是抛弃,而是被困在了时间裂隙里,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两个时代。
路过一家挂着“亨得利钟表行”招牌的店铺时,橱窗里的座钟突然敲响,十二声清脆的钟鸣穿透雨幕。林夏抬头望去,所有钟表的指针都齐刷刷指向三点十七分,连怀表链上的小挂钟都不例外。她瞳孔骤缩,脚步踉跄着后退,怀里的笔记本不慎滑落,纸张散落在积水中。
慌忙弯腰去捡时,她惊讶地发现页面上的字迹在变化,父亲的钢笔字逐渐被另一种苍老的笔迹覆盖:“1949年3月,钟摆异常摆动,裂隙扩大至0.7微米……民国时空物质开始渗透……”
一阵剧烈的眩晕袭来,周围的景象开始扭曲。骑楼的轮廓在雨雾中模糊变形,变成灰砖平房的剪影;墙上的标语被覆盖重写,“抵制日货”变成了“解放全中国”;街上行人的服饰也在瞬间改变,长袍马褂换成了军装和中山装。留声机的歌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广播里激昂的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同志,你没事吧?”一个挎着帆布包的姑娘扶住她,辫子上的红绸带格外鲜艳,“看你这身打扮,是从南洋回来的华侨?脸色这么差,是不是淋雨生病了?”
林夏扶着墙壁站稳,低头看向自己的旗袍,在一片灰蓝中山装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她掏出父亲给的怀表,表盘内侧刻着“1945”的字样,此刻指针正在疯狂旋转,像个失控的陀螺,最后猛地停在三点十七分,表盖“啪”地弹开,露出里面贴着的小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地址:“钟楼巷37号,博物馆筹备处。”
“姑娘,需要帮忙吗?”一位戴圆框眼镜的老先生拄着拐杖站在面前,灰色中山装的胸前别着“星海市博物馆筹备处”的红色徽章,“我看你站在这里很久了,是不是找不到地方?”
“我找林文涛工程师。”林夏脱口而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
老先生眼睛一亮,镜片后的目光变得热切:“你认识文涛?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三年前在修复钟楼文物时突然失踪,我们都以为他……”他突然压低声音,左右张望后凑近说,“不过上个月清理钟楼废墟时,发现了他藏在齿轮箱里的工作日记,说有台落地钟能打开时间通道,还提到了什么莲花齿轮。”
钟楼?林夏心头一震。星海市博物馆的前身就是商会大楼,而西馆的钟楼正是那台落地钟的安放位置。父亲的日记里说过,钟楼是时空裂隙的原点。
“跟我来。”老先生不由分说拉起她的手腕,拄着拐杖在人群中穿行,“我是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周明远,文涛失踪后,我一直在研究他的笔记,就是希望能找到关闭裂隙的方法。”
穿过两条石板路,他们来到一栋挂着“博物馆筹备处”木牌的院子前。周馆长推开斑驳的木门,领着她走进一间堆满书籍的厢房,从樟木箱里取出个油布包:“文涛失踪前跟我提过,要是将来有个穿旗袍的姑娘来找莲花齿轮,就把这个交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