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里正很快拟好了地契,陈老太率先就盖上了指印,陆棠正准备过去时,大旺却突然将陆棠拉到一边,悄声道:“娘,奶奶分的两亩田在他们下游,以后我们要灌水必须从奶奶田经过。”

难怪那老婆子同意的这么快,敢情这里等着呢,到时候不给他们过水,他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幸亏大儿子提醒了她。

“两亩田我们不要了。”还不待那陈老太狂喜,陆棠又接着道:“给我们换成一两银子。”

陈老太不乐意了,本来可以用灌水来拿捏大儿媳的,这银子给了可就真给了,她将地契狠狠拍在桌上:“想要银子,做梦。”

陆棠没理陈老太,转身对着里正道:“良田八百文一亩,里正若愿意购买我这两亩田,我愿意以一两银子卖。”

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里正刚准备同意,这陈老太不干了,她可不敢阻里正的水,一两银子是不少,但也不是拿不出:“你麻烦里正干嘛,银子给你便是了。”

陈老太说完去了主屋,不一会就拿出了一两银子。走到身边陆棠毫不客气的往她身上一砸:“拿着银子赶紧滚。”

陆棠接过银子,就交给了大旺,她并不了解这个朝代的银子真伪,此举是让大旺检查一下。大旺接过银子仔细看了看,冲着陆棠点了点头,将银子又给了陆棠。

陆棠将银子放进里衣,贴身放好,牵着最小的儿子三虎,大旺则牵着二丫,四个人走出了灵堂,离开了陈家村。

经过这一番折腾,天已微微泛亮。陆棠娘家在陆家湾,虽和陈家村是邻村,但是古代都是地广人稀的,走过去也要一个时辰。

陆家院里飘着粟米香,赵丁香就是原身的大嫂,正把第十五个窝头码进蒸笼。抬眼瞧见杵在篱笆外的四人,随手扔了几个窝窝头出去,见那四人还不走,她抄起葫芦瓢往鸡圈一砸:"杵着当门神呢?"惊的芦花鸡扑棱棱乱飞。

三个孩子盯着滚到脚边的窝头发怔。三虎刚要蹲下捡起来,被大旺一把扯住腕子:"不能捡。"他记得去年和爹去县城时,看到一个乞丐因为捡了地主家狗啃过的馍,被抽了好几鞭。

这年头流民不少,以往那些流民拿到吃食就走了,赵丁香的动静不小,很快一家人就都出来了,这才认出是陆棠和孩子们。

陆老太赶紧捧来一笸箩杂面饼,特意挑了三个带枣泥馅的塞给孩子。

吃完了饭,大家聚在一起听着陆棠的遭遇:“我打算买后山的那块地。”这话一出,陆老头猛地停止了抽旱烟,将烟杆猛地敲在条凳上:“胡闹,那块地种啥都要死不活,你买来作甚。”

陆棠耐心的解释了起来:“可是便宜啊,一年之内,我保证这地成为上等良田。”她仔细回想了下,那块地是盐碱地,她作为农学博士,治理一个盐碱地小意思。“爹,你陪我去里正那里。”

陆棠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从小受家里疼爱长大,女儿执意如此,他不忍心不答应。种不出来粮食,大不了自己养她。

里正听说陆棠要买后山那块地,高兴的合不拢嘴,平常旱地大约一百文一亩,这块地五十文都没人要,生怕她反悔,当即就拟了地契过来。陆棠一口气买了十亩地,里正还将那块地旁边的一个没人住的屋子也给了她。

按手印时,陆棠掌心突然发烫,腕间幼时跟随父亲插秧时留下的疤痕慢慢变成了淡淡的麦苗纹,脑海里突然传来了一个机械的声音:“恭喜宿主成功开启天书系统。”

陆棠愣住了。正疑惑时,眼前出现出一排排书架,有点像现代的图书馆,陆棠心中默念了治盐碱要术,空中漂浮起了《天工开物》,翻开到了治盐碱页。

真是意外的惊喜,刚自己还在考虑现在这个时代各种原材料都不常见,怎么快速将那块盐碱地改良呢,这下再也不担心了。众人似乎都没发现这些异常,陆棠按下心中的狂喜,将地契收了起来。

回到陆家,接上三个孩子,四人就去了后山的屋子。这屋子可能因为坐落在盐碱地里,屋内潮湿难耐。

陆棠四周打量了下,除了搭在院子里面的厨房塌了,其他都没什么大问题。三间屋子,中间一间屋子放了张吃饭的桌子,还有两条板凳,她试了试,还能用。两边的屋子是两个房间,刚好,一间她和女儿住,还有一间给两个儿子住。

现在首要解决吃饭的问题,她让大旺带着二丫去拣点石头,先搭一个简易的灶台。她则带着三虎去了陆家,打算买点吃食。

陆棠算了下,她手上的五百文要是吃白米饭四个人一个月就吃完了,换成在这个朝代常吃的粟米能吃三个月,要是再换成些杂粮,估摸着半年是可以的。但是陆棠吃惯了大米饭,让她吃粟米有点难以接受。她必须在这一个月内找到赚钱的路子才行。

走到半路,刚好遇到提着东西来的赵丁香和陆老太。赵丁香将一床被子往陆棠怀里一塞,紧接着又将手上的装衣服的包袱塞给了三虎,拍拍手道:“这都是家里不要的,你凑合着用吧。”

农民家里每床被子,每件衣服都是极其重要的,怎么会是家里不要的,那被子上的补丁,分明是前两年,大嫂生孩子时陆棠亲手缝的襁褓,她知道,大嫂一向如此,也不戳破她,对着赵丁香甜甜的笑了下:“谢谢大嫂。”

赵丁香板着个脸没有出声,旁边的陆老太笑着摇了摇头:“棠儿,这才春种不久,家里的余粮不多,这些你先拿着,晚点你爹去镇上看看。”

陆棠看陆老太手上的粮食,那粟米最起码有五斤,陆家有三个儿子都成亲了,加上孙子孙女足足有十五口人,收成好的时候,一家人刚好果腹,收成不好的时候,还靠陆棠接济,现在能拿出这么多粮食,也不知道是怎么省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