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阿耶,"年轻的太子声音哽咽,"儿在此。"

皇帝陛下努力聚焦视线,看着这个即将接管他江山的儿子。稚奴像他母亲多些,性情温和,仁孝有余而刚毅不足。这大唐江山,真的能托付给他吗?

但他已别无选择。承乾谋反被废,青雀结党营私,其他儿子或早夭或平庸,唯有这个最小的儿子,至少仁厚宽和,不会对兄弟举起屠刀。

"起来吧,到朕身边来。"天可汗虚弱地招手。

李治起身坐在榻边,李世民的枯手轻轻覆上他的手背。这双手曾经拉得开三百斤的硬弓,握得住沉重的马槊,如今却连抬起都费力。

"稚奴,耶耶有好多话想对你说..."皇帝停顿片刻,积蓄着力气,"为君者,当以天下为重,但切记,天下不只是江山社稷,也是千家万户。你将来会有臣子,有百姓,也有...自己的家人。"

皇帝的呼吸急促起来,王德顺急忙送上参汤,他抿了一口,继续道:

"朕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将朝政与家事混为一谈。对待臣子,朕可纳谏如流,宽厚包容;对待亲人,却苛责求全,吝于宽容..."

他说着,眼中泛起泪光:"你的大哥承乾,八岁就被立为太子。朕对他寄予厚望,请最好的老师教导他,要求他言行举止皆合礼法,却忘了他只是个渴望父亲夸奖的孩子。"

皇帝闭上眼睛,仿佛又看到那个一瘸一拐走向他的少年。承乾患有足疾,走路微跛,却从不让人搀扶。那孩子骨子里和他一样倔强好胜,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耶耶记得他第一次射中靶心,兴奋地跑来告诉我,我却问他功课做了没有;他模仿朕处理朝政,提出不同见解,我却斥他狂妄自大..."陛下的声音颤抖起来,"朕总是在挑剔他,从未真正欣赏过他。"

李治轻声安慰:"阿耶不必过于自责,大兄他...后来确实行为逾矩。"

陛下痛苦地摇头:"那是后来的事了。因为朕的苛责,他越来越叛逆。而这时,朕又做了第二个错误决定——开始偏爱你的四青雀。"

魏王李泰,聪颖过人,才华横溢,酷似年轻时的李世民。皇帝不知不觉中将对自己青春的怀念投射在这个儿子身上,给予他超乎常规的宠爱——特许他入住武德殿,赏赐甚至超过太子,允许他召集文士编纂《括地志》...

"耶耶以为这是在鼓励青雀成才,却不知这是在将他推向火坑,也是在刺激承乾。"皇帝长叹一声,"兄弟相争,朕为源头。"

武德九年他亲手造成的悲剧,竟然在自己的儿子们身上重演。

承乾越来越焦虑不安,行为越发乖张;而李泰则日渐骄纵,野心膨胀。最终,承乾策划谋反事发,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而李泰也因涉嫌谋夺太子位被贬均州。

"两个最优秀的儿子,一个幽死他乡,一个远贬异地..."皇帝的声音哽咽,"阿耶时常想,若是你们母亲还在,或许能阻止这一切。她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提醒朕,朝政是朝政,家事是家事..."

他说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