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大人,如今最大的问题是六国旧贵族心怀不满,时常暗中作乱,各地百姓也对秦律的严苛颇有怨言。"一名老吏向张昊汇报,"特别是刑罚过重,动辄施以肉刑甚至连坐,导致人心惶惶。"

张昊沉吟道:"我已知晓。秦律以法治国,这本身没错,但过于严苛则失之偏颇。我们要在坚持法治的前提下,适当缓和刑罚,体现人文关怀。"

他开始研究秦律条文,发现其中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偷盗一钱就要处以黥刑,批评朝政就要被处死,连坐制度更是牵连甚广。这些严苛的法律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稳定统治,但长期来看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

"我们要修订秦律,首先要区分罪行轻重,设置合理的刑罚梯度。"张昊对属吏们说,"对于轻微犯罪,应处以罚款或劳役,而非动辄肉刑;对于重罪,也要避免牵连无辜,废除不必要的连坐。"

然而,修订秦律的提议很快遭到了以廷尉李斯为首的法家官员的反对。在一次朝会上,李斯直言不讳地说:"丞相大人此言差矣!秦律之所以严苛,正是为了震慑宵小,维护统治。若减轻刑罚,百姓必生轻慢之心,天下将再次大乱!"

其他法家官员纷纷附和,认为张昊的提议是在动摇秦朝统治的根基。张昊从容回应:"李廷尉此言过矣。法律的目的是惩恶扬善,维护正义,而非单纯的威慑。过于严苛的法律只会让百姓恐惧,而非信服。我们要让百姓明白,法律是保护他们的,而非压迫他们的。"

他转向秦始皇:"陛下,臣以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让百姓安居乐业,心悦诚服,大秦才能长治久安。适当修订秦律,缓和刑罚,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秦始皇沉吟片刻,最终点头道:"张爱卿所言有理。朕准你修订秦律,但必须在确保统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得到秦始皇的支持后,张昊立即组织人手开始修订秦律。他参考现代法律理念,结合秦朝实际情况,对秦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修订:明确了各种罪行的量刑标准,减轻了轻微犯罪的刑罚,限制了连坐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对官员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

在修订秦律的同时,张昊也开始着手处理其他政务。他发现秦朝的官僚体系虽然完善,但效率低下,各级官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于是他建议秦始皇建立更加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定期评估官员的政绩和品德,作为升迁奖惩的依据。

"陛下,臣建议设立'上计'制度,要求地方官员每年向中央汇报政绩,包括户口、垦田、赋税、治安等情况。"张昊在朝会上提议,"中央将根据汇报情况对官员进行考核,优者升迁,劣者降免。"

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很快就在全国推行了上计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除了内政,张昊也十分关注民生问题。他发现秦朝统一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由于战乱和苛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于是他向秦始皇建议减轻赋税,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

"陛下,民以食为天。只有发展农业,确保粮食充足,才能稳定民心,巩固统治。"张昊说,"臣建议实行'什五税一',减轻农民负担;同时组织人力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