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想,小姐自小娇生惯养,性情虽柔善却并非坚毅强悍之辈,那灼灼烈日或许真的不适合她。

而苏文珩的温文尔雅、才学相当,显然更契合她的喜好与想象,府中上下乃至京中舆论,也多看好这段才子佳人的佳话。那一点点的“不真实”感,或许只是我的错觉,比起秦骁明显的“躁动”,苏文珩的“稳定”无疑是更稳妥的选择。

沈月凝静静听着,指尖无意识地缠绕着丝帕,良久,她轻声道:“父亲常言,君子如玉,触手也温。文珩他……的确更懂风花雪月,更知我心。秦将军固然英雄了得,却如天上烈日,可仰望而难以亲近。我……我终究是闺阁女子,所求不过是一世安稳,举案齐眉。”

她抬起头,眼中有了决断:“镜心,谢谢你。我想,我知道该选谁了。”

我心中微涩,却也只能垂首:“是,小姐。无论您作何选择,镜心永远在您身边。”

三、 错嫁:琉璃狱与长生殿

1. 闺阁怨偶:精致的囚笼

婚事盛大,轰动京城。才子佳人,珠联璧合,人人称羡。沈月凝凤冠霞帔,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嫁入了苏府。

初始数月,确是举案齐眉,琴瑟和鸣。苏文珩体贴入微,凡事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未有过半分疾言厉色。

他记得她所有的喜好,饮食起居无不精致妥帖。他会陪她赏花吟月,品评书画,在外人眼中,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然而,很快沈月凝便察觉到了那完美表象下的异常。苏文珩的“好”,更像是一套严丝合缝、毫无偏差的礼仪程序,精准却缺乏温度。

他从不与她争执,也几乎从不流露真实的、鲜活的情绪。她的欢喜、忧伤、小小的任性,落在他那里,都如同石子投入深潭,只能激起一圈极其浅淡的、礼貌的涟漪,旋即恢复平静。

他们之间,永远隔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的屏障。 尤其在闺房之内,他始终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却异常疏离。总能以“尊重”、“怜惜”、“今日公务劳顿”、“恐唐突佳人”等无可指责的理由,避免肌肤之亲。

夜复一夜,她独守空帷,身旁躺着的是名义上最亲密的夫君,却感觉比独自一人时更加寒冷寂寞。

她像是被供养在一座用琉璃和美玉砌成的精致囚笼里,看得见一切美好,却触摸不到丝毫真实的热度。

2. 对比之殇:彼岸的烟火

反观那边,秦骁在沈月凝成婚后不久,亦遵皇命,娶了一位世代镇守边关的老将军之女。京中偶尔传来的消息,却与苏府的冰冷截然不同。

传闻那梁氏女将门虎女,性情爽朗,与秦骁竟颇为投契。夫妻二人虽也常有争执,甚至传闻秦骁脾气上来依旧慑人,但那梁氏却并非一味顺从,有时竟能与之据理力争。

他们一同策马巡边,一同饮酒畅谈,秦骁甚至会笨拙地为夫人挑选北疆的皮毛首饰。那些消息碎片拼凑出的,是一种生机勃勃、充满烟火气的真实生活,虽有摩擦,却活力四射。

这些消息像一根根细针,扎在沈月凝日益枯寂的心上。她越来越沉默,眼底的光彩逐渐黯淡。她开始频繁地对我抱怨、哭诉:“镜心,你看,我错了,我定是选错了!文珩他根本就是个没有心的人!他待我好,却不像对待一个人,更像对待一件需要精心维护的古董瓷器!早知如此……早知如此,还不如选了秦将军,即便他性烈如火,不懂温柔,至少……至少是真实的,是活生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