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晟发现周雨薇有个习惯——她总会留意街角的邮筒,每次经过都要检查投信口,像是期待有什么东西在里面。
一个雨夜,他忍不住问了。
周雨薇沉默了一会儿才说:“我以前在北京交往过一个人,分手后有很多没说完的话。我们说好,要是谁想通了,就写信寄到老城区这个邮筒。因为...”她笑了笑,“很浪漫,不是吗?”
“那你等到过信吗?”
“一次也没有。”她摇摇头,语气却轻松,“大概我们都太固执,或者都向前看了。”
林晟想起自己大学时暗恋过的女生,毕业前终究没勇气告白。如今连对方在哪都不知道,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永远成了过去式的遗憾。
“但你还是继续检查邮筒。”他说。
“是啊,成了习惯。”周雨薇望着窗外的雨丝,“也许我等的不是他的信,而是某个时候真正放下的自己。”
雨停了,天边泛起鱼肚白。周雨薇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临走前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
“生日礼物,”她笑着说,“前几天整理照片看到你身份证上的日期。”
林晟愣住了。他自己都快忘了这回事。
盒子里是枚旧镜头,保养得很好,镜片在灯光下闪着幽光。
“这是...”林晟认出来,“李教授以前用的那个?”
“嗯,我特意找他讨来的。他说给你正合适。”
林晟不知该说什么好。周雨薇拍拍他肩膀:“生日快乐。记住,最好的相机不是最贵的那台,而是你最想用的那台。”
她推门离去,风铃叮当作响。林晟站在柜台后,手里捧着那枚沉甸甸的镜头,忽然觉得内心某个空洞的地方被填满了。
那之后,林晟开始白天也带着相机。即使不和周雨薇一起,他也会独自在老街巷里转悠。他的摄影技术肉眼可见地进步着,开始有了自己的风格——善于捕捉光影交错的瞬间,平凡场景中的诗意。
十一月的一个下午,林晟接到一家本地媒体的面试通知。他带着相机包前往,面试官对他的作品集表现出浓厚兴趣。
“这些照片很有温度,”总编翻看着照片说,“尤其是老城区系列,能看出对拍摄对象的深厚感情。”
林晟这才意识到,周雨薇带他找回的不仅是摄影的乐趣,还有一种看待生活的方式。
一周后,他收到录用通知,负责一个新开设的专栏“城市记忆”,专门记录老城区改造前的人文风貌。第一个电话他打给了周雨薇。
“太好了!”她在电话那头欢呼,“我就知道你能行。”
为庆祝林晟找到工作,周雨薇提议去爬城郊的小山拍日落。深秋的山道铺满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山顶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老城区。
夕阳西下,整座城市沐浴在金色光芒中。林晟调整相机参数,连拍数张。转身发现周雨薇没在拍照,只是静静望着远方。
“怎么了?”他问。
“下个月我要去云南了,”她说,“有个少数民族村落保护的项目,请我去做为期半年的跟踪拍摄。”
风突然大起来,吹乱了她的头发。林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心里涌起说不清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