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寒窗砺刃

梅雨时节的江南,烟水空濛。青石板路上泛着湿漉漉的幽光,乌篷船在氤氲水汽中悄然穿梭。

这个位于漕运要道的无名小镇,表面上商贾云集,市井繁华,暗地里却等级森严,官商勾结。

朱门之内夜夜笙歌,陋巷之中常有冻骨。

镇东头的旧书铺更是清冷。

檐角常年滴着雨水,在门前的青石板上凿出一个个浅浅的水窝。

方诤坐在店内,就着天窗漏下的微光,仔细修复一册《大明律》残卷。

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手中不是泛黄的纸页,而是易碎的珍宝。

“诤儿,把这些《刑名汇纂》的残页也修补一下吧。“

方父咳嗽着从里屋走出,手中捧着几册散乱的典籍,

“昨日县衙刑房师爷特意来问过,怕是又要有什么大案了。“

方诤连忙起身接过书卷,扶父亲坐下:“您再去歇会儿,这些我来便是。“

他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心中泛起一丝酸楚。

曾几何时,父亲也是江南小有名气的讼师,却因一桩案子得罪权贵,不仅败诉蒙羞,更被革去功名,从此只能靠卖旧书度日。

“这些律例,你都记得了吧?“

方父忽然问道,目光落在儿子清瘦却精神的面庞上。

方诤微微颔首:

“《名例律》四十七条,《吏律》三十三条,《户律》九十五条,《礼律》二十六条,《兵律》七十五条,《刑律》一百七十一条,《工律》十三条,七篇三十卷,共四百六十条。皆能背诵。“

方父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又黯淡下来:“记得便好,但切记,律法不只是文字,更是人心。当年我便是太执着于条文,忽略了人心险恶...“

话未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方诤轻拍父亲后背,目光却不自主飘向书架最上层那个锁着的木匣——里面装着父亲当年那场官司的全部卷宗。

他少时曾偷偷看过那些卷宗,深知父亲并非输在律法,而是败给了官官相护的阴谋。

那个木匣,像一把锁,也锁住了父亲后半生的勇气。

夜深人静,油灯如豆。

方诤就着微弱的光线细读《刑名汇纂》。

家中狭窄,他睡的炕角堆满了书卷,纸墨香气浸透了枕席。

忽然,窗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接着是怯生生的叩门声,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

方诤开门,见是个衣衫褴褛的乞儿,约莫八九岁年纪,满脸惶恐,雨水顺着打结的头发流下。

“方、方先生睡了吗?我娘...我娘她...“

孩子语无伦次,眼泪在脏兮兮的小脸上冲出两道白痕。

方诤将孩子让进屋,递过一块干布,细问才知:孩子的母亲白日里在集市乞讨,不慎冲撞了县太爷小舅子的轿子,被随行衙役殴打重伤,拾回家后不久便断了气。

更可恶的是,衙役们连夜将尸体拖走,说是按流浪乞丐处置,草草埋在了乱葬岗。

“他们说娘是病死的,不是打死的...“孩子抽噎着,瘦小的肩膀不停颤抖,“可我看到娘身上都是伤...青一道紫一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