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走出控制中心时,天刚蒙蒙亮。清晨的风带着太平洋的湿气,吹在脸上格外凉爽。林野抬头看向天空,启明星还挂在东边的天际,像一颗被遗忘的碎钻。他掏出手机,点开女儿林晓发来的语音,小女孩奶声奶气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画了地球和星星,老师说星星上可能有外星人,他们会喜欢我的画吗?”

林野笑着回了条消息:“会的,等晓晓长大,说不定就能收到外星人的回信了。”他想起昨天晚上视频时,女儿举着蜡笔画凑到镜头前,蓝色的地球旁画满了五颜六色的星星,每颗星星旁边都写着“朋友”两个字。那时他还觉得,人类终于有勇气向宇宙打招呼,说不定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

可此刻,奥尔特云里那0.002%的密度偏差,像一根细刺扎在心里,让他莫名不安。

接下来的五天,林野几乎住在了控制中心。全球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人类文明迈出星际第一步”“寻找宇宙同伴的伟大尝试”之类的标题占据了所有新闻版面,连街头的自动贩卖机都贴满了“星尘号”的海报。航天局每天要召开三场发布会,林野作为信号发射的负责人,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每次被问到“是否期待外星文明的应答”,他都只能按照官方口径回答“我们保持谨慎乐观”,却没人注意到他眼底的忧虑。

7月21日晚上,林野留在控制中心加班。陈默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过来,把其中一杯放在他面前:“还在看奥尔特云的数据?都五天了,偏差值一直稳定在0.002%,监测组也没发现异常,你就别瞎琢磨了。”

林野搅了搅咖啡,蒸汽模糊了他的眼镜:“你还记得三年前那篇《硅基尘埃聚合假说》吗?里面提到过,宇宙深处的硅基尘埃会在规律性信号的刺激下聚合,形成有‘吞噬本能’的微粒群。”他调出那篇论文的PDF,屏幕上的公式密密麻麻,“当时咱们都觉得是天方夜谭,可现在……”

“别想了,”陈默打断他,“那篇论文连同行评审都没通过,作者后来还被查出伪造数据。奥尔特云的偏差就是仪器误差,你就是太累了。”他指了指窗外,“今天是周末,你该回家陪陪嫂子和晓晓,她们都快一周没见你了。”

林野看了眼手机,妻子苏晴发来消息:“晓晓说要等你回来讲故事,你尽量早点。”他心里一暖,关掉数据界面:“行,我把最后一组数据核对完就走。”

可他刚起身,刺耳的警报声突然撕裂了控制中心的寂静。

红色的警示灯疯狂闪烁,环形屏幕瞬间切换到奥尔特云监测画面——原本漆黑的宇宙背景里,突然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银色光点,像有人在黑色画布上撒了一把碎银。那些光点以极快的速度移动,不断碰撞、聚合,形成一个个细小的漩涡,正朝着太阳系的方向涌来。

“怎么回事?!”林野冲回主控台,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调取‘星尘号’的实时数据!信号接收仪怎么了?”

“星尘号失去联系!”监测员小张的声音带着哭腔,“所有传感器都没反应,只有信号接收仪在疯狂跳动,解析出的不是预设应答代码,是一段规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