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低头看向河面,那些河灯还在漂,可刚才红嫁衣消失的地方,水面开始冒泡,黑色的河水翻涌着,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底下钻出来。更奇怪的是,她放在画板旁的那支红色颜料管,不知什么时候裂开了,颜料渗进泥土里,竟像活物一样,顺着水流的方向,慢慢爬向河边。
“不好!”老人脸色一变,拉着苏砚往后退,“它被惊动了,快离开这里!”
苏砚被老人拽着往回走,回头时,看见那片翻涌的水面上,慢慢浮起了一缕黑色的长发,发丝在水里散开,像一张无形的网,正朝着岸边蔓延过来。
她突然想起赵婆婆说过的话:“墨河的水是活的,它记得所有掉进去的人,也会把他们的东西送回来——如果你和他们有缘的话。”
回到院子时,苏砚的心跳还没平复。她把画板放在桌上,打开画纸,借着灯光仔细看。画里的红嫁衣领口,除了盘扣,还绣着一个小小的“砚”字,和她那把黄铜钥匙上的字一模一样。
她冲进房间,打开行李箱,翻出那件旧衣服。衣服是暗红色的,布料很特别,摸起来像浸过油的丝绸,领口的盘扣和画里的红嫁衣分毫不差,而在盘扣旁边,果然也绣着一个“砚”字。
就在她拿着衣服发呆时,房梁上的水滴声又响了起来,这次更密集,像是在催促什么。苏砚抬头,看见那张符纸已经完全湿透,朱砂画的纹路顺着水流下来,在墙上晕开,竟组成了一个模糊的图案——像一艘小船,船上站着两个人。
她突然想起那个木匣。也许,答案就在里面。
第三章:木匣与画魂
苏砚搬来梯子,爬上柜子最底层,摸索着找出那个木匣。匣子是黑檀木做的,沉甸甸的,表面刻着细密的水波纹路。她用那把黄铜钥匙开锁,“咔哒”一声,锁芯弹开了。
匣子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上面放着三样东西: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一本线装的旧画册,还有一块巴掌大的墨锭,墨锭上刻着“砚”字。
苏砚拿起照片。照片上是个穿旗袍的年轻女人,眉眼和她有七分像,怀里抱着个襁褓中的婴儿,背景是墨河边的老槐树。女人笑得很温柔,可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她的手指抚过照片上女人的脸,突然觉得眼眶发热。这应该就是她的亲生母亲。
接下来是那本画册。封面已经磨损,上面用毛笔写着“墨河百鬼图”五个字,字迹娟秀。苏砚翻开第一页,画的是墨河的全景,河面上漂着各种奇形怪状的东西:没有脚的水鬼、抱着石头的女人、穿着嫁衣的新娘……每幅画旁边都有小字注解,比如“水鬼喜拖岸边人,见之闭气勿回头”“红衣新娘夜渡河,遇之需以墨涂眼”。
翻到中间一页时,苏砚的手指顿住了。那页画的是一个穿红嫁衣的女子,站在河中央,长发铺在水面上,领口绣着一个“砚”字。旁边的注解写着:“苏氏女,字砚卿,嫁前夕坠河,魂寄嫁衣,每逢七月半,寻替身以归。”
苏氏女,字砚卿……苏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