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开门的是那个男人,穿着背心,一脸不耐烦:“又他妈怎么了?”

物业经理赔着笑:“王先生,是这样的,楼下林先生反映您家噪音比较大……”

“放屁!”男人直接打断,“我们正常生活!怎么?现在在家走路都犯法了?是不是还得垫着脚尖学猫走啊?”那女人也闻声凑到门口,阴阳怪气:“哟,林大医生,出院啦?你妈没一起回来?还想再讹我们一次?”

林默没有说话,只是当着他俩和物业经理的面,按下了录音笔的播放键。

清晰的、巨大的噪音瞬间充斥楼道——奔跑声、砸东西声、孩子的尖叫、大人的喧哗……甚至包括一周前那声导致林默母亲发病的巨响,以及随后熊孩子那声恶毒的“老不死的!吓死你!”和女人刻薄的“讹谁呢?”“真娇气!”

录音的质量好得惊人,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

那对夫妻的脸色瞬间变了。男人想伸手来抢录音笔,被保安下意识地拦住。女人尖声叫道:“你偷录!你这是侵犯隐私!犯法的!”

林默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像冰锥一样刺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但你们制造的噪音已经传播到公共区域及我的私有空间,严重侵犯了我的生活安宁权和健康权,这不属于你们隐私权保护范围。我的录音,是合法取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对目瞪口呆的夫妻,最后落在那个躲在他们身后、正偷偷做鬼脸的熊孩子豆豆身上。

“另外,”林默的语气忽然变得极其专业,甚至带上了一丝医生特有的、令人不安的探究意味,“刚才这段录音里,贵公子发出的尖叫声,分贝值极高,且频率异常。这种发声方式,对声带和喉部肌肉是极大的负担,长期如此,极易引发声带小结、喉肌过度紧张甚至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听起来,已经有早期功能性发声障碍的征兆了。”

他微微歪头,像是在仔细聆听和分析:“表现为习惯性尖叫、音调控制不良、声音嘶哑前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吵闹问题了,而可能是一种需要干预的医学状况。”

那对夫妻完全懵了。他们预想过林默会吵架、会骂人、甚至会动手(那样他们反而更高兴),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对方会用一种如此冷静、如此“科学”的方式,给他们儿子的行为下一个“疾病”的定义。

林默从口袋里缓缓掏出一张设计简洁的名片,递了过去,语气变得异常“诚恳”:“正好,我是市第一医院心外科的主任医师,我们医院耳鼻喉科的主任是我多年好友,他是全国知名的嗓音疾病专家。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们预约一个详细的检查。孩子还小,早点干预,免得以后……说不好话,甚至失声,那就可惜了。”

男人的脸由红转白,手指捏着那张名片,微微发抖。女人则下意识地一把拉过自己的孩子,捂住他的嘴,好像生怕他再发出一丁点声音就会立刻变成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