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周后,省艺考复核结果公布,维持原判:0分。

李梅彻底失望,把全部精力转移到苏倩身上,为她请最好的美术老师,买最贵的画具。苏倩则沉浸在她偷来的天赋中,享受着突如其来的赞美和关注。

但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苏倩的作品始终停留在模仿阶段,没有任何真正的创新。她可以完美复制大师的风格,却无法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证实了我的猜测——系统只能交换天赋,不能交换知识和创造力。

又过了一周,我听说全国青年艺术大赛开始报名。前世,苏倩用偷来的天赋参加了这个比赛,获得一等奖,被中央美院破格录取。

这一世,我决定给她一个“惊喜”。

报名截止日前一天,我悄悄提交了自己的作品——一套利用视觉暂留和荧光效果创作的新型画作。表面上看,只是一系列普通的几何构图,但在特定光线下,会显现出完全不同的图像。

评委需要用水晶灯照射作品,才能看到完整的效果。而这项要求,我写在了提交作品的说明中,但用了特殊的隐形墨水,只有在紫外线下才能阅读。

与此同时,苏倩也提交了她的作品——一幅华丽的油画,完美展示了她偷来的技巧。

比赛结果将在一个月后公布。而在这期间,艺考招生还有一个环节——现场作画测试。

这才是真正的好戏开场之时。

第二章 暗流涌动

现场作画测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家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

母亲李梅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苏倩身上,为她聘请了本市最贵的美术导师,买来了进口的画具和颜料。客厅一角已经堆满了苏倩的练习作品,大多是色彩浓烈、笔触奔放的油画,模仿着后印象派的风格。

“倩倩真是天才突飞猛进啊,”李梅对着来访的亲戚朋友夸耀,“那位导师说,她现在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许多美院学生。”

亲戚们纷纷表示羡慕,然后小心地瞥我一眼,低声问:“那画儿呢?她不是一直...”

“别提了!”李梅立刻打断,脸色沉下来,“有些人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现在只盼着倩倩能有出息。”

我通常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翻看着艺术理论书籍,对母亲的贬低和亲友的同情目光不予理会。苏倩则总是适时地表现出对我的“关心”:

“姐,要不要和我一起练习?导师说多画才能找回感觉呢。”

“姐,你看我这幅画的色彩搭配怎么样?你以前最擅长这个了。”

我看着她那虚假的关切眼神,心中冷笑,面上却保持平静:“不用了,你自己练就好。我可能真的没有艺术天赋吧。”

这句话让苏倩的嘴角忍不住上扬,又迅速被她压下去:“别这么说,姐...也许你只是需要更多时间。”

她转身继续她的练习,笔触流畅而自信。那本是我的天赋,我的手感,我的色彩感知能力。现在却被她盗用,表现得仿佛与生俱来。

父亲苏明远是家里唯一还会关心我的人。每晚,他会悄悄来我房间,放下一杯热牛奶:“画儿,别太压力。人生不止一条路,你还有很多选择。”

“我知道,爸。”我接过牛奶,给他一个安心的微笑,“我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