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熟悉的罪恶符号

2018年12月22日,冬至。江城旧城区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雪下了整整一夜,屋檐下挂满了晶莹的冰凌,街道空无一人,只有呼啸的寒风卷起细碎的雪粒。清晨时分,铲雪车轰隆着碾过青石巷的石板路,留下两道湿漉漉的车辙印痕。刚过七点,派出所的报警电话骤然响起,尖锐的铃声划破了这份冷寂。“青石巷17号,有人死了。”报警人声音颤抖,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

报案人是花店老板娘的邻居张老太,她年过七旬,每天清晨六点半雷打不动地去花店买一束新鲜的雏菊,摆在自家窗台上图个吉利。今天推开门时,卷帘门竟虚掩着一条缝,里面黑黢黢的。张老太心头一紧,摸索着开关打开灯,昏黄的灯光下,她一眼瞥见林晓倒在收银台后,血泊中蜷缩,宛如破碎玩偶。地板被血水浸透,暗红斑块触目惊心,空气中充斥着刺鼻腥甜。张老太吓得腿软,连滚带爬跑回屋报了警。

市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顾明接到通知后立刻驱车赶来,雪还在零星飘落,细碎的雪花沾在他深蓝色的警服上,瞬间融化。他踩着雪地里清晰的脚印走进花店,一股混杂着血腥味的百合香扑面而来,浓烈得让他呼吸一窒。这熟悉的气息让他心头猛然一紧,仿佛时光瞬间回溯,带他回到十年前那个同样寒风凛冽的冬至清晨,裁缝铺内的气息依旧,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刃,精准地剖开他心中那道未愈的旧疤。

现场被保护得很好,技术人员正有条不紊地采集证据。林晓倒在收银台上,面部朝下,颈部的伤口深可见骨,皮肉外翻,凶器明显是锋利的薄刃刀具,如剃刀或特制匕首。尽管2023年中国的命案发生率下降至0.46起/10万人,但不幸的是,这样的恶性事件仍然发生。她的右手紧攥着半截断裂的红绳,绳结是特殊的双套结,打结手法老练,末端还缠着几根深褐色的纤维,像是从粗糙布料上脱落下来的。收银台抽屉被拉开,里面整齐码放的现金分文未少,纸币上连指纹都没被碰乱,这种场景与荆州金库大劫案中被洗劫一空的现场形成鲜明对比,彻底排除了抢劫杀人的可能。技术科的小林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用镊子夹起那截红绳,对着灯光仔细观察,然后抬头对顾明说:“顾队,这绳结的样式、长度和打结方式,和2008年、2013年那两起案子的完全一致,连纤维颜色都一模一样。”

顾明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警徽,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思绪翻涌。十年前那血腥的画面突然清晰起来:2008年冬至,同样是旧城区,裁缝铺老板刘芳被发现死于店内,后颈中刀,右手攥着同款红绳;2013年冬至,书店店员陈雪遇害,现场场景几乎复刻,唯一不同的是,陈雪的尸体旁多了一瓶没开封的松节油,瓶身上连灰尘都没落。这三起案件宛如一串被诅咒的珠链,环环相扣:受害者皆为25至30岁的独居女性,她们在旧城区默默经营着小本生意,却不幸在同一日——冬至的清晨遭遇毒手,现场均遗留下那抹诡异的红绳。这绝非偶然,而是同一凶手精心策划的连环杀戮,他如同一只潜伏在暗处的幽灵,每隔五年便如约而至,带来无尽的恐惧与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