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调取周围所有监控录像,重点排查青石巷路口和临街商铺的摄像头,时间范围覆盖案发前一周。”顾明沉声下令,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另外,排查林晓最近一周的社交圈,联系她的亲友、客户,尤其注意有过纠纷或异常接触的人,比如频繁争吵的顾客或陌生访客。”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花店的货架,百合、玫瑰和雏菊在冷光下显得格外妖异。突然,他停在角落里一幅未完成的油画上:画的是青石巷的雪景,笔触粗糙笨拙,颜料还没干透,画布边缘沾着一点深褐色的污渍,颜色和红绳上的纤维惊人相似。“这幅画是谁的?”他问跟在身后的张老太,老人裹着厚厚的围巾,脸色因寒冷而显得苍白。

“是个年轻小伙子送的,”张老太回忆道,声音带着后怕的颤抖,“说是林晓帮他看过画,提了些建议,他特意来道谢的。大概一周前吧,那小伙子戴个黑框眼镜,瘦高个儿,穿着件深色外套,话不多,放下画就匆匆走了,连名字都没留。”

顾明眼神一凛,示意小林将油画仔细收好,用证物袋封装带回技术科。走出花店,雪已停歇,阳光穿透厚重的云层缝隙,洒在皑皑白雪上,反射出耀眼的白光,令人难以直视。青石巷里行人渐多,铲雪声、商贩叫卖声交织成日常的喧嚣。顾明站在巷口,望着这片熟悉的街区,心里清楚,这场跨越十年的追凶终于撕开了一道口子——红绳、油画、冬至的诅咒,每一条线索都指向那个隐藏在阴影中的恶魔。他握紧拳头,暗暗发誓这次绝不让凶手再逃脱。

第二章 隐藏的作案规律

回到刑侦支队,顾明把自己关在档案室里,厚重的铁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他独自坐在堆满陈旧文件的木桌前,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纸张,空气中弥漫着灰尘与岁月霉味交织的气息。翻出2008年和2013年的案宗时,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而凝重。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当年的侦查细节,每一个字都像在诉说着未竟的遗憾,仿佛那些未解的谜团在无声地刺痛他的心。2008年刘芳遇害案,警方对亲友和邻居进行了彻底排查,对旧城区展开了拉网式搜查,足迹遍布每一条狭窄的胡同,但遗憾的是,尽管努力,警方并未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只留下了无尽的挫败感。2013年陈雪遇害后,技术手段有了进步,警方在松节油瓶子上提取到了一枚模糊的指纹,但数据库里没有匹配信息,案子最终也成了悬案,那份失望至今萦绕在顾明心头。

“顾队,林晓的社交圈排查得差不多了。”小林轻轻敲门进来,脚步声在寂静的档案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手里拿着一叠整齐的资料。他缓缓步至桌前,递上资料,声音中透着一抹难以掩饰的疲惫:“她性格比较内向,除了顾客,平时来往的就是几个大学同学和一个前男友。前男友半年前因为劈腿和她分手,案发时在外地出差,有公司出具的不在场证明,全程都有监控录像佐证。大学同学都在其他城市,最近没联系过她,通话记录和聊天记录都显示没有任何异常互动。”

顾明接过资料,纸张在手中沙沙作响,他快速翻到“异常接触”那一页,视线锁定在一个熟悉的名字——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