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把看到王姨的事情说了一遍。老刘听完,脸色更白了,他死死抓住我的胳-膊,指甲几乎要嵌进我的肉里。

“听着,小陈。从现在开始,忘了你昨晚看到的一切。谁问你,你都说你五点半就回家了。不然,下一个疯的就是你!”

他把我推回工位,自己则和其他几个老员工行色匆匆地走向三号厅。我看到其中一个人手里,提着一个木箱,上面似乎用朱砂画着什么符咒。

一整天,我都心神不宁。我意识到,这个博物馆里,真的有某种我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东西存在。而王姨的发疯,显然和三号厅里的某件东西有关。我开始疯狂地查阅关于三号厅的资料。

三号厅的主题是明清时期的“坐具”,最核心的展品,是一把来自晚清的黄花梨木太师椅。档案上对它的描述很简单:“晚清官员座椅,民间捐赠,具体来源不详。”但我在一张年代久远的入库照片上,看到了这把椅子的一个细节特写。椅子的靠背上,木头的纹理天然形成了一张模糊的人脸,似笑非笑,似哭非哭。

照片下面的标签写着:“藏品编号:庚子-07。暂定名:鬼脸椅。”

3 生死线

接下来的几天,博物馆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三号厅的大门上,除了“闭馆整修”的牌子,又多了一把手臂粗的铜锁,上面还贴了张黄纸符。

一切都像是在印证我的猜测。那把“鬼脸椅”,有问题。

作为一个学者,我的好奇心压倒了恐惧。我认为任何超自然现象,背后都有其民俗学的逻辑。这把椅子,或许是材质特殊,能散发某种影响人神经的化学物质?又或者是它的造型,会激发人内心深处的恐惧原型?我必须搞清楚。

周五晚上,我没有回家。我躲在厕所的隔间里,一直等到午夜。

整个博物馆彻底安静下来后,我蹑手蹑脚地溜了出来。我来到了三号厅门口,用早就配好的钥匙打开了铜锁。

推开门,一股混合着陈腐木料和灰尘的阴冷气息扑面而来。我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光柱在黑暗中晃动,很快就找到了那把被单独放置在展厅中央的鬼脸椅。

它静静地立在那里,看上去就是一把普通的、做工精良的太师椅。我用手电筒仔细地照着椅背,那张“鬼脸”在光影下显得愈发诡异,仿佛真的在对我笑。

我绕着它走了几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难道是心理作用?我壮着胆子,伸出手,想去触摸椅子的扶手。

就在我的指尖即将碰到木头的那一刻。“啪嗒。”一声轻响,从我身后传来。

展厅的大门,不知何时已经关上了。

我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我冲过去,用力拉门,门却纹丝不动,像是从外面被锁死了。

“谁?谁在那儿?”我大喊,声音在空旷的展厅里回荡,显得无比惊惶。

没有人回答。只有一片死寂。

“吱……嘎……”那个我曾听到过的,木头摩擦地板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就在我身后。

我僵硬地,一寸一寸地转过身。手电筒的光柱,颤抖着照向展厅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