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凌哲被松开束缚。他扶了扶破损的眼镜,走到烛台前。烛芯显然是因为燃烧产生的碳化物堆积而闪烁不定。他想起白大褂口袋里还有一小瓶实验室常用的酒精。

"请容我稍作处理。"他将少量酒精滴在烛芯周围,然后借旁边侍卫的火折子重新点燃。

刹那间,烛火变得稳定而明亮。

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凌哲转向李世民:"这不过是小技。若陛下允许,我还能为陛下解决更大的难题——比如即将到来的蝗灾。"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李世民的身体微微前倾:"蝗灾?你从何得知?"

"观察天象与地气可知。"凌哲硬着头皮说,"若陛下给我机会,我不仅能预测,还能提供防治之法。"

李世民沉默良久,目光如实质般压在凌哲身上。终于,他开口:"朕便给你这个机会。"他转向一旁的太监,"带他去偏殿安顿,严加看守。"

凌哲被带离时,听到李世民对那位古板大臣说:"王卿,此人或许真是奇人异士,或许是个狡猾的骗子。朕很期待分辨出是哪一种..."

偏殿的门在身后关上,凌哲瘫坐在榻上,心跳如鼓。窗外,一轮明月高悬,与他在现代所见别无二致,却又如此陌生。

他扶正破损的眼镜,轻声自语:"不管这是哪里,我得活下去。"

2 以科破迷!献策巧平蝗灾

偏殿的房门在身后合拢,发出沉重的声响。凌哲背靠着雕花木门,长长舒出一口气。月光透过窗棂,在青石地面上洒下清冷的光辉。

他借着月光仔细打量这个暂时的容身之所。室内陈设简单却洁净,一床一榻一案,皆是上好的檀木所制。门外传来侍卫规律的脚步声,时刻提醒着他此刻的处境。

"贞观年间…"凌哲低声自语,努力回忆着那段历史。若是史书记载无误,此时应是李世民登基不久,正需证明自己统治合法性的时期。而他方才在殿上提及的蝗灾,正是史书明确记载的贞观二年大事。

他在案前坐下,就着月光研墨铺纸。断裂的眼镜让他不得不眯起眼睛,才能勉强看清笔下的字迹。现代昆虫学知识在脑中飞转,却要转换成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方案。

"首要之务,须从虫卵着手…"笔尖在宣纸上划过,发出沙沙声响。

门外忽然传来细微响动。一个年老的太监端着食盒悄步而入,目光低垂,一言不发地布菜盛饭。

"有劳公公。"凌哲试探着开口。

老太监动作微顿,依旧垂首:"郎君慢用。"声音平板无波,显然是经年训练所致。

凌哲心中微动:"不知公公如何称呼?今日殿上那位谏言的大臣又是?"

老太监抬眼飞快扫过他:"奴婢姓李。殿上那是秘书监王德显王公。"说罢便躬身退下,不再多言。

凌哲默默记下这个名字。看来这位王大人,将会是他今后的阻碍之一。

翌日清晨,凌哲被再次带至甘露殿。李世民似乎一夜未眠,眼下带着淡淡青黑,案上奏章比昨日更甚。

"凌哲,"皇帝开门见山,"昨日你说能治蝗灾,朕愿闻其详。"

凌哲整肃衣冠,躬身应答:"陛下,蝗灾非是天罚,实为虫害。若能及早防治,可免粮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