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孟阳皱眉:“你怎么又提这个?我说了没必要。”

“可是我觉得有必要!”刘平的声音突然提高,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我想要一个值得回忆的婚礼瞬间,这很过分吗?”她的手指紧紧攥着筷子,关节发白。

孟阳放下筷子,语气疲惫:“我们不是说过吗?实实在在过日子比什么都强。那些虚的有什么意义?”

“那什么才是实实在在?”刘平直视着他的眼睛,“你觉得红烧肉实在,因为它能填饱肚子?可是我会花三个小时炖它,是因为我想看你吃得开心的样子。那个开心的样子,对我来说就是实在的。”

孟阳沉默了,他低头继续吃饭,最后说:“再说吧。”这两个字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她心中最后一丝火苗。

夜里,刘平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她想起父母那代人的婚姻,甚至连一张婚纱照都没有留下。母亲总说:“那时候穷,领个证就是夫妻了。”但每年结婚纪念日,父亲都会悄悄给母亲买朵小红花,别在她衣襟上。

也许她要的从来不是华丽的服饰和专业的摄影,而是一份郑重其事的心意。

第二天是周末,孟阳罕见地没有加班。他看见刘平在浏览汉服婚纱照的网页,突然说:“你要是真喜欢,就去拍一套个人写真吧。”

刘平摇摇头:“我想拍的是婚纱照,不是个人写真。”

“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拍照吗?”他的不解如此真切,反倒让刘平连生气都觉得无力。

“区别在于,”她轻声说,“那应该是我们两个人的事。”

孟阳不再说话,转身打开了电视。财经新闻的声音充斥着客厅,刘平默默关掉了网页。她知道自己暂时不会再提拍汉服婚照的事了。但那种渴望并没有消失,它变成了一颗种子,悄悄埋在心底某个角落等待发芽。

那天傍晚,她一个人走到江边,看着夕阳在水面上洒下金色光芒。有一对年轻夫妻正在拍婚纱照,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笑得有些羞涩。摄影师不断指导他们摆姿势,新郎明显有些不自在,但还是配合着。

刘平远远看着,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婚姻中的仪式感,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共同的投入和承诺。它不在于服饰多么华丽,场景多么精美,而在于那一刻,两颗心是否同样郑重其事。

回家路上,她经过那家汉服体验馆,橱窗里已经换上了一套新的婚服。她驻足片刻,然后继续向前走去。玻璃映出她的身影,与橱窗里的嫁衣重叠,像一个未完待续的梦。

(第三章:基金亏损背后的真相,比数字更伤人)

傍晚的梧桐小区,风把桂花香吹得七零八落。刘平拎着刚买的卤味,在楼下碰见孟仪。她正翻手机,屏幕上一片惨绿,像冻坏的菠菜。

“还惦记那基金呢?”刘平把卤味递过去。她知道孟仪最近心情不好,特意多买了些她爱吃的鸭翅。

孟仪接过袋子,勉强笑了笑:“能不惦记吗?两年前孟阳非让我买,说稳赚,结果现在腰斩再腰斩,八万就这么没了。”她调出K线图,指尖微微发抖,“前阵子还有人让我买××股份,三十多块,我没敢,现在都一百多了。”

刘平心里一紧,想起丈夫孟阳前些日子还提起这支股票。她轻声安慰:“孟阳他们投行去年也被公司配股坑了,他同事的客户至今也套着,你别太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