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宅入住的异常符号
民国二十年建造的林氏洋房,藏在城郊的梧桐林深处,枝叶交错的阴影像无数只枯手,死死攥着米白色的墙皮。苏砚拖着装满修复工具的木箱站在铁门前时,夕阳正往西山沉,最后一缕光掠过门楣上锈蚀的 “林府” 铜匾,在地面投下道扭曲的黑影,像个蜷缩的人。
“苏先生,这房子空了三十年,您真要住?” 送他来的中介搓着冻红的手,眼神往洋房二楼瞟,“附近都传…… 闹鬼。”
苏砚没接话,只盯着铁门缝隙里钻出的枯草 —— 草叶上沾着点暗红色的东西,像干涸的血。他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古籍修复师,这次来是受市图书馆委托,修复林氏家族遗留的一批民国孤本。图书馆说,这批书留在洋房书房最利于保存,他便应了。
推开铁门时,合页发出 “吱呀” 一声长鸣,像老人的哀叹。院子里那棵老槐树枯死多年,虬结的枝桠直指天空,树皮皲裂得能塞进手指,风一吹,枝桠碰撞的声音像骨头摩擦。苏砚拎着木箱往主楼走,木质楼梯踩上去 “咯吱” 响,每一步都像踩在什么软物上,低头看,是积了半指厚的灰尘,灰尘里嵌着几片褪色的民国时期的学生制服纽扣。
书房在二楼东侧,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杂着霉味、旧纸味和淡淡焦糊味的风扑面而来。阳光透过蒙尘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菱形光斑,光斑里浮动的尘埃清晰可见。书桌是民国时期的红木材质,桌面刻着细密的花纹,左上角摆着盏黄铜台灯,灯座上锈迹斑斑,灯线断成两截,像被硬生生扯断的。
苏砚放下木箱,开始整理书架上的古籍。这些书大多封面泛黄,纸页脆得一碰就掉渣,他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把书一本本取下来。当拿到第三排最外侧的《天文会刊(民国二十二年版)》时,指尖突然触到个凸起的东西 —— 扉页右下角,有三个暗红色的符号,每个都像只扭曲的眼睛,眼尾向上勾起,瞳孔是个极小的圆点,符号边缘泛着淡淡的焦黑,像是被火星燎过。
他凑近看,符号的颜色不是墨色,倒像某种干涸的液体,用指尖轻轻蹭了蹭,没有丝毫脱落。苏砚皱起眉,他修复过不少民国古籍,从未见过这种符号,更奇怪的是,符号周围的纸页没有任何破损,焦痕却像是从纸里 “渗” 出来的,透着股说不出的诡异。
整理完古籍时,天已经黑透了。苏砚点上台灯,暖黄的光线下,书房里的影子都变得模糊,书架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排站着的人。他简单吃了点干粮,便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连日赶路让他疲惫不堪,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 “哗啦、哗啦” 的翻书声钻进耳朵。
苏砚猛地睁开眼,台灯还亮着,书房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他以为是风吹动书页,抬头看窗户 —— 窗户关得严严实实,窗栓还插着。那翻书声又响了,这次更清晰,像是从窗外传来的,贴着耳朵,带着股冰冷的潮气。
他起身走到窗边,手指刚碰到窗沿,就觉得一阵寒意顺着指尖往上爬。窗外一片漆黑,只有老槐树的枝桠在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光。苏砚深吸一口气,猛地推开窗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