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爷爷的手微微发抖,在借据上按了手印。

蕙兰冲进屋去:“爷爷,我们不借高利贷!我不去上学了!”

爷爷第一次对她发了火:“胡说!钱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管好好读书,给爷爷争口气!”

最终,蕙兰还是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临行前,爷爷塞给她一个布包:“到学校再打开。”

火车开动后,蕙兰打开布包,里面是爷爷的烟袋和一张字条:“兰丫头,爷爷戒烟了,烟袋你留着作个念想。在北京好好的,别惦记爷爷。”

蕙兰的泪水模糊了车窗外的风景。

大学生活比高中更加艰辛。蕙兰同时做着三份兼职:早上送报纸,下午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晚上在家教中心代课。她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和工作。

大二那年寒假,蕙兰因为买不起回家的车票,留在北京打工。除夕夜,她给村里小卖部打电话,请人叫爷爷来接。

“爷爷,是我,兰兰。”

“兰丫头啊,吃饺子了吗?”爷爷的声音透过电话线,显得遥远而微弱。

“吃了,爷爷。您呢?”

“吃了吃了,村长送来的,肉馅的,香着呢。”爷爷顿了顿,“兰丫头啊...爷爷有件事跟你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久到蕙兰以为信号断了。

“你爸妈...回来了。”爷爷终于说,“他们想要你的联系方式,我没给。”

蕙兰的心猛地一沉。后来从同村同学那里,蕙兰才得知真相:父母在城里又生了一个女儿,如今儿子要上学了,他们想回村里落户,需要爷爷签字同意拆迁老屋,换取城里的安置房。

爷爷坚决不同意,因为老屋拆迁后,蕙兰就连最后的家都没有了。

那个寒假,蕙兰拼命工作,攒够了钱,在开学前回了一趟家。当她看到爷爷瘦削的身影时,眼泪夺眶而出——爷爷比以前更加苍老虚弱了。

更让她心痛的是,父母真的带着两个孩子回来了,就住在邻村租的房子里。

母亲找上门来的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她提着几斤苹果,脸上堆着蕙兰陌生的笑容。

“兰兰都长这么大了,”母亲试图拉蕙兰的手,被蕙兰躲开了,“听说你在北京上大学呢,真有出息。”

爷爷咳嗽一声:“有话直说吧。”

母亲讪笑着说:“你看,强强和娟娟也到上学年龄了,城里学校要户口,我们想回村里落户,需要老爷子签字同意拆迁老屋...”

“不可能!”爷爷斩钉截铁,“老屋是兰丫头唯一的家,拆了她回来住哪?”

“女孩子早晚要嫁人的,要什么房子...”母亲小声嘀咕,见爷爷脸色铁青,赶紧改口,“那我们也不能一直这样耗着呀,强强可是您亲孙子...”

“十五年你们不管兰丫头,现在想起有个爹了?”爷爷气得浑身发抖,“滚!给我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