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澜看得津津有味,仿佛伯牙遇子期,恨不得立刻与这位吴又可把酒言欢,探讨医道。
“异气……戾气……”陈澜喃喃自语,他记得,吴又可认为温疫的病因是“异气”,也称为“戾气”,这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致病微生物。
这种超前于时代的认识,让陈澜对这位古代医家大为敬佩。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青囊秘要》,如痴如醉。
不知过了多久,油灯里的灯油燃尽,灯光渐渐熄灭。
房间陷入了一片黑暗。
陈澜合上《青囊秘要》,意犹未尽。
虽然只是一个下午的研读,但他感觉自己的医学知识,特别是对传染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本书,真是瑰宝啊!”陈澜忍不住感叹道。
他起身摸索着走到窗前,推开窗,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过去了一夜。
3 医道传承
他伸了个懒腰,虽然一夜没睡,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砰砰砰!”就在此时,院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陈澜微微一怔,这么早,会是谁?
他走到院门口,打开门,只见一个穿着厚厚棉衣的家丁模样的人站在门外,神色焦急。
“陈大夫,快!快跟我走!我家老爷突然晕倒了!”那家丁一见陈澜,便急切地说道。
陈澜皱了皱眉:“你是?”
“我是王府的家丁,我家老爷昨夜突然晕倒,至今未醒,李管家派我请陈大夫过去诊治。”家丁解释道。
陈澜这才恍然,原主人记忆中有这个王府,是当地一个富户,王老爷平日里身子骨硬朗,偶尔有个小病小痛,都是请原主人过去看的。
“好,我这就去。”陈澜回房拿了个常用的木箱,这里面放着原主人行医的家伙什。
他跟着家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积雪的街道上。
天色尚早,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几户人家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
“陈大夫,这边请。”家丁引着陈澜拐进一条小巷,巷子尽头是一座颇大的宅院,门口挂着两个红色的灯笼,在晨风中微微摇晃。
这便是王府了。
家丁领着陈澜从侧门进去,穿过回廊,来到正房。
正房里,一个年约五旬的富态老者躺在床上,双目紧闭,面色苍白,呼吸微弱。
床边,一个穿着华贵的妇人正在抹眼泪,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急得团团转。
“李管家,陈大夫请来了。”家丁禀报道。
那男子,也就是王府的管家李忠,见陈澜来了,连忙说道:“陈大夫,你快看看我家老爷怎么样了!”
陈澜放下木箱,洗净手,开始为王老爷诊治。
他先是观察了王老爷的面色和舌苔,然后搭了个三指在其手腕寸口处,微闭着眼睛,仔细分辨着脉象。
周围的人都屏住呼吸,不敢打扰。
片刻之后,陈澜睁开眼睛,眉头微蹙。
“陈大夫,我家老爷他……”李忠急切地问道。
“王老爷脉象沉细而弱,此乃元气大虚之象。”陈澜缓缓说道,“观其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四肢厥冷,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