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锁戏魂,戏台凝真心,朱砂痣映两代人的黄梅未了缘。
第一章:云端戏台
2025年谷雨,黄梅戏之乡安庆市望江县。
19岁的陈巧儿站在县文化广场的电子屏前,看着“黄梅戏数字复活计划”的宣传片循环播放:已故黄梅戏名家韩玉梅的虚拟形象在云端戏台唱念做打,水袖翻飞间,虚拟花瓣簌簌飘落。
她的右耳后有颗朱砂痣,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是师父韩玉梅生前最爱的妆容标志,也是望江黄梅戏艺人世代相传的“戏魂印记”。
“巧儿,你可是韩老师的关门弟子,这项目非你莫属。”县文旅局王股长递来一份合同,“政府补贴80%,你只需出2000块就能参与动作捕捉。”他的手指在合同页边敲了敲,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这可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你爸的医药费……”
陈巧儿攥着合同,想起三年前师父临终前的话:“黄梅戏的魂在戏台,不在机器里。”
但她看着父亲咳血的药盒,还是在合同上签了字。
技术员小张帮她戴上VR眼镜时,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耳垂,两人同时触电般缩回手。小张的耳后也有颗相似的朱砂痣,在发间若隐若现——那是韩玉梅家族的遗传印记。
第二章:虚拟重逢
三个月后刚过梅雨,陈巧儿坐在县文旅局那台凉飕飕的VR机器里,手心里全是汗。
技术员小张按了下开关,她眼前唰地一下就变了——雕梁画栋的戏台子跟老安庆戏楼一模一样,房檐上挂着的灯笼亮晃晃的,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檀香,跟师父韩玉梅生前登台时必点的香一个味儿。
“巧儿。”
这声一出来,陈巧儿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戏台中间站着的可不就是韩玉梅?
水绿色的戏服裙摆随着风轻轻飘,鬓角那缕总翘起来的碎头发,跟记忆里分毫不差。
没等她说话,一道水袖“呼”地甩过来,正点在她手腕内侧那道旧疤上——那是当年练《天仙配》云手摔的,师父最清楚这伤。
“退步了啊。”虚拟韩玉梅的声音笑着,却带着股子较真劲儿,“《天仙配》的云手得柔中带劲,你看——”她抬手转了个圈,水袖在空中划了个圆,手腕翻转时,连常年戴镯子磨出的浅印子都看得真真的。
陈巧儿后脖颈子直冒冷汗,顺着VR眼镜边往下淌。她试着抬手学,手指头刚有点发僵,虚拟韩玉梅就皱起眉:“腕子软了,这三年没好好下功夫?”
话音刚落,机器里突然传出师父当年敲她手背的声音:“唱戏跟做人一样,半点马虎不得!”
最吓人的是唱完“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虚拟韩玉梅下意识咬了下下唇——这小动作,当年只有师徒俩在后台时师父才会做,电脑怎么会知道?
“这是电脑学了师父的一举一动。”小张在外面解释,声音有点发紧。
陈巧儿摘下眼镜,看见小张正盯着屏幕划来划去,上面两条弯弯曲曲的线缠在一起。
“分析了师父300多个小时的录像录音,连咋喘气、脸上咋动都学去了。”小张转过头,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它能瞅着你的心思变,好跟你搭戏……得用你的反应调调机器,合同上写着的。”
陈巧儿瞅着屏幕上那两条快拧成一股的线,手指头突然发凉。这哪是机器算出来的线啊,倒像是她跟师父的魂儿,被这玩意儿捆着,在里面互相瞅着,又互相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