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四幕 信纸上的牵挂 1993年·各自的战场

时:1993年冬,午后

地:机械厂仓库(堆满了零件,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林晚的笔记本上,上面记着苏晓棠的来信地址)、苏晓棠的大学宿舍(四张铁架床,墙上贴着海报,苏晓棠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信纸,正在给林晚写信)、夜市的袜子摊(冬天人少,林晚裹着厚棉袄,缩在摊位后,旁边放着热水袋)、师范大学校园的公告栏(贴着苏晓棠的作文获奖通知,围了很多同学)

人:林晚(26岁,在仓库工作,工资不高但稳定,母亲的病情好转,能下床走路了,弟弟考上了重点高中,她的夜市摊从卖袜子改成了卖围巾手套,冬天生意好点,开始学习记账,想以后开个小店)、苏晓棠(26岁,大三学生,成为了校报的编辑,作文《青瓦巷的灯光》获了省作文比赛一等奖,勤工俭学在图书馆打工,却被同学误会她“装穷”,偷偷用助学金买复习资料)、刘姐(33岁,夜市摊主,开了个小服装店,想拉林晚合伙,林晚没敢答应,怕赔了)、王芳(26岁,苏晓棠的室友,家境好,看不起苏晓棠,总说她“假清高”)、林母(50岁,能做简单的家务,每天帮林晚准备夜市摊的货物,嘴里总念叨着“晓棠啥时候回来”)

冬天的午后,机械厂仓库很安静。林晚坐在零件堆旁,手里拿着苏晓棠的来信,反复读着。信上写着:“林晚,我的作文获奖了,奖金有五百块,我寄了三百块给你,你给阿姨买点营养品,给林强买点辅导资料。图书馆的工作很轻松,就是王芳总说我装穷,说我拿助学金还买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