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下脚步,凝望着这片宁静之地,久久未语。
这里与别处不同。别的山野虽美,却总有杀伐之气、争夺之意。而此地,山水相依,人兽共处,连风都带着一种温柔的节奏。
他蹲下身,以手掬水,饮了一口。
水入喉,竟有一股清冽之气直冲灵台,仿佛涤尽尘念。他闭目,忽觉心神前所未有的安宁。
“此地……可安魂。”
他轻声道。
于是他对羊群道:“饮之。”
羊群缓缓走下河岸,将头探入水中。奇景顿现:那石羊竟真的如活物般啜饮流水,水波荡漾,每一只羊饮下一口,身上便泛起一层青光,仿佛在吸纳天地灵气。那光芒流转于符文之间,宛如血脉复苏。
就在这时,河边正有一位村妇在浣衣。
她姓柳,名阿苎,是丝茅村中一位寡居的妇人,平日以织麻为生,性情温婉,却天生一双“灵目”——能见常人所不能见之物。她自幼便能看到空气中浮动的“气”,能听见风中的低语,能感知山石的呼吸。
这日清晨,她忽觉河面雾气中浮现出一群灰影,形如羊,却沉重如山。她揉眼再看,那些“羊”竟真的在低头饮水!
她惊疑不定,脱口而出:“这位官人,这些石头怎么还会喝水?”
话音未落,天地骤变。
仙人猛然回头,面色大变,喝道:“凡人不可道破真形!”可已迟了。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仿佛天地崩裂,羊群纷纷僵立不动。它们的四肢开始石化,毛发化为青苔,眼中的幽光一寸寸熄灭。紧接着,整群石羊轰然坠地,化作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山峰,错落分布在溆水两岸。
仙人仰天长叹,手中乌木杖断裂,化作一缕青烟消散。他望着那村妇,眼神复杂,既有责备,又有悲悯。
他本可拂袖而去,却终究驻足片刻,低声道:“缘尽于此,山留此地,名曰‘丝茅-草木为证,一方风土,尽藏于一名之中’。”
言罢,仙人腾空而起,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云海深处。
而那群未能抵达东海的石羊,便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它们有的如卧羊伏地,有的似昂首欲奔,有的双角冲天,有的蜷身如眠。千百年来,风雨侵蚀,草木滋生,人们便称这些山为“羊山群”,而那条河,也因仙人曾驻足饮水,得名“丝茅河”。
村妇阿苎自那日之后,便双目失明。但她每夜都能梦见那些石羊在月光下缓缓行走,耳边回响着仙人的叹息。她知自己犯了天机,便在河畔结庐而居,每日焚香祷告,直至老死。后人感其诚,在她庐址建了一座小庙,称“苎娘祠”,香火不断。
每逢清明,村中老妪会带着孩童前来祭拜,摆上清茶、素果,口中念道:“苎娘啊,护住丝茅的山,护住丝茅的水,护住这一方清净。”
而祠前那株老梅树,据说是阿苎亲手所植,每逢冬雪初霁,便会开出淡紫色的花,香气清远,似有灵性。
四、仙人归来:云隐子
仙人并未真正离去。
他只是隐于云海之上,默默守望。
那一夜,他回到昆仑墟,却发现化形幡已黯淡无光,符文断裂,灵力尽失。他知道,那是因羊群滞留人间,天命未竟,因果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