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凭借前世记忆,我精心策划了两次"巧合"。

第一次是在他必经的宫道上,我"偶然"哼起一曲梁地小调。曲调凄婉,讲述一位母亲等待战死沙场的儿子归来。殷昊脚步微顿,并未说什么,但当晚,他罕见地没有召任何妃嫔侍寝。

第二次是在他批阅奏折时,我"不小心"打翻茶盏,水渍恰巧晕开了一处关于梁地赋税过重的奏报。我慌忙请罪,他却只是看着我,淡淡道:"梁地三年免征的旨意,明日会发。"

两次小小的"胜利",像黑暗中微弱的萤火,却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我恰到好处地展露价值,又不过分张扬。

他赏我独居的棠璃苑,允我查阅书阁无关紧要的典籍,甚至默许我"思念故土",与一些落难至此的梁人旧识"偶遇"。

一切都在按我的计划进行。

我利用查阅典籍的便利,记住守旧籍库的老宦官是梁地同乡且嗜好一种特定的杏仁酥。我花了三个下午,精心制作了一盒,在一个雨天"偶遇"躲雨的他,不经意间露出乡音,再"惊喜"地送上点心。

通过他,我得知了宫中负责采买的副管事有个侄子在前线,一直担心其安危。我"偶然"听到殷昊对那支队伍的赞赏,故意在副管事经过时与宫女谈论,让他"偷听"到。第二天,那副管事看我的眼神便多了几分感激。

通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情和信息的巧妙传递,我像蜘蛛织网般,构建起一条极其隐秘的信息通道。过程缓慢而危险,如履薄冰,但我别无选择。

三个月后,一个细雨绵绵的傍晚,我终于在御花园的假山石缝里,摸到了一块冰凉的小石子——那是与徐衍约定的暗号,表示他收到了我的消息,并同意合作。

徐衍,前世誓死效忠我大梁的将领,也是我如今唯一敢冒险联系的人。

狂喜之后是更深的谨慎。我开始用只有我们两人知道的儿时游戏规则编制密语,将信息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宫人闲聊、丢弃的废纸,甚至膳食的摆盘方式中。

每一次传递都心惊胆战。殷昊的眼线无处不在,我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小心,利用棠璃苑的香炉焚烧草稿,用特制的药水书写,字迹遇风即散。

徐衍的回应同样谨慎而缓慢。他惊讶于我的"未卜先知",凭借我提供的零星信息——大多是殷昊即将开展的清剿行动的大致方向和时间——几次惊险地避开围剿,竟然真在城南的复杂巷弄间站稳了脚跟,悄悄聚集起一批忠心耿耿的旧部。

"殿下神机妙算!"云雀——我唯一敢稍微交心的、同样来自梁地的侍女,在转达徐衍的密信时,眼中有压抑不住的激动光芒,"徐将军说,我们在城南的据点已稳固,还成功拦截了一批运往边境的朔军粮草!削弱了朔军前线补给!再给他一些时间,必能......"

我抬手,及时止住了她未尽的话语,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走到窗边,我看着宫墙下沉沉夜色,远处宫灯如豆,仿佛蛰伏的兽眼。

"告诉他,稳扎稳打,切勿急躁。殷昊多疑,我们能走到这一步,已是侥幸。"我的声音冷静得自己都惊讶,"下次传递消息,用新约定的密语,那份宫宴菜单的暗码,绝不能再用。"

"是。"云雀低声应道,眼神恢复了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