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站在那里,看着儿子的背影,良久,终于转身离开。推开游戏厅的门,夜晚的凉风迎面扑来,他深吸一口气,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
第五章 深夜的反思
骑上摩托车,李建国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来到了县城边缘的小河边。停下车,他独自坐在河岸上,点燃一支廉价的香烟。
星光下的河水静静流淌,映照着远处县城的灯火。李建国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个与儿子截然不同的童年。
李建国是家里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他的父亲,也就是文博的爷爷,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李建国从小挨打受骂是家常便饭,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干农活,稍有懈怠就会遭到父亲的责罚。
记得有一次,他因为偷偷下河游泳,被父亲发现后吊在房梁上用皮带抽打。那时候他发誓,将来有了孩子,一定不会这样对待他。
然而现在,他却宁愿儿子挨过那样的打,也不愿看到他变成现在这样。至少,严厉的管教让他懂得了责任和勤劳,而溺爱却让文博失去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我错了吗?”李建国对着夜色喃喃自语。
如果当初不顾经济压力,把文博带在身边;如果当初不顾父母反对,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如果...有太多的如果,但生活没有如果。
抽完第三支烟,李建国终于起身,骑上摩托车向家的方向驶去。
第六章 无言的晚餐
家还是那个老院子,虽然夫妻俩在外打工多年,但始终没有在城里买房安家。一方面是因为房价太高,另一方面也舍不得离开这个根。
王秀芬还没睡,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择菜。看见丈夫独自回来,她的眼神黯淡了一下,但很快又强打精神:
“找到文博了吗?”
“找到了,在游戏厅里。他说晚点回来。”李建国撒了个谎,不忍心告诉妻子儿子根本不想回家。
王秀芬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菜:“吃饭吧,我给你热热。”
看着妻子微驼的背影,李建国心中一阵酸楚。王秀芬还不到四十岁,却已经有了白发和皱纹,常年的劳作和对儿子的担忧让她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吃饭时,夫妻相对无言。这种沉默已经持续了好几年,自从文博彻底堕落以后,他们之间就少了交流,仿佛说什么都无力改变现状。
“爸今天又给文博钱了,”最终还是王秀芬打破了沉默,“我说不能再给了,他说孙子在外面不能没面子。”
李建国放下筷子,揉了揉太阳穴:“明天我再说说爸。”
“有用吗?这么多年了,你说过多少次了?”王秀芬的声音带着哽咽,“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把文博留给他们带。要是我们带在身边,哪怕苦点累点,至少孩子不会变成这样...”
李建国无言以对。他知道妻子说的是事实,但当时的情况,他们又能有什么选择呢?九十年代的农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是普遍现象,谁曾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第七章 无法挽回的沉沦
夜深了,李建国躺在床上,听着身边妻子轻微的啜泣声,久久无法入睡。他想起文博小时候的模样,那个胖乎乎、见他就笑的孩子,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冷漠叛逆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