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的时间格外的早,为了早点放假回家过年,学校把期末考试安排在了元旦过后的一个星期。
一共考了三天的试,又是全省统考,这次的试卷是真的难到一定程度了看来出题老师是存心不想让全省的学生过一个好年。
秦芳对此还特地做了一番解释,因为去年的高考题目很难,省教育厅的领导为了跟上主流趋势,才把这次的考试题出的这么难的。她说的话还算委婉,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虽说是统考,但这不妨碍批卷老师的批卷效率和速度。
考完的第二天,成绩就陆陆续续的出完了。
这次,江渺渺考的很不尽人意,就连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文科都考的没有平常小测来的好。
她不擅长的理科更是一塌糊涂,数物化一科都没上优秀。
不过,当她发消息问过陶熙姚后,内心不安这次稍稍平缓了点。
也不知道陶熙姚是从哪搞来的班级排名加上每科成绩的明细,全班考的都不怎么样。
直到她的指尖轻轻往上滑动,第一行那三个醒目的字——“徐明川”,便赫然出现在眼前。再定睛一看末尾的总分数,这么高!满分七百五,他考了七百二十八!
他是怎么做到在这么变态的试卷中,考的这么高的!不仅如此他的数学考了个满分,物理99,化学98,其他的都保持在90分以上,就语文和英语稍微差了点,语文135,英语139。
但这和别人对比来看话,还是非常高的分数。
成绩好的实在是令人感到恐怖如斯,不管多难得试卷依旧能保持那般水平。
感叹过他的高分后,她望着自己和他之间宛如鸿沟般的分数差距,心头不禁涌起一股黯然神伤的情绪。
刚舒展一点的情绪,又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虽然她也考了个全班第五,但中间的分数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前不久的一段时间,她还天真的在想,只要自己努力会不会和他考一样的大学,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太多了。
估计自己连给他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本来她还想发消息问陶熙姚这张成绩表是她从哪里弄来的,这么一看后,她都没有心情八卦了。
她与他之间的差距,宛如一条银河般浩瀚遥远,人家甩她都不知道几条街了,或许甩了几个城市呢。
仔细想来自己也真是妄想,白日梦做多了,都分不清现实与虚幻。
尽管窗户紧闭,她依然感觉到刺骨的寒冷。她紧紧地裹着那件厚重的羽绒服,蜷缩在房间的桌边,身体却还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她透过窗户凝视着远处的灯塔,夜幕中群星闪耀,月色悬挂在高处,映照在她的身上。哪怕是遥远的距离,她依旧看见了那停歇在灯塔顶端的海鸥。
只是在家看着那灯塔顶端的小东西像个白色的小圆点,没有那么清晰罢了。
烦闷而宁静的她,顺手拿起桌上的笔,在那本外婆送她的白色笔记本上写下这段时间她的心事。
她不喜欢对别人诉苦,不喜欢一味地麻烦别人。
就连对待陶熙姚,她都是经常说一些有趣开心的话题,对自己的烦心事几乎一概不提。
所以她也只能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发泄诉说着心中积压已久的委屈与不满。
长此以往,她也慢慢习惯了以这种方式舒缓压力,渐渐地竟乐在其中。
这本白色笔记本的扉页上,有着海鸥和大海的手绘图案,这可是外婆用油画棒一点点画上去的。
虽说笔记本的价格不贵,但这份爱在她看来却是多么的金贵,她抚摸着这片蔚蓝的大海和白色的海鸥,八十多岁的小老太画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画面里充满了童心与纯真的味道。
每每看到这幅画面她的内心都会不自觉地涌上一股暖流。
所以她格外珍惜和爱护这本笔记本,视它为珍宝。
笔记本大概已经写了一半还要多,都是关于她上高中前的一些琐事。
自从上了高中后本子里除了写关于思念外婆的话,最多的就是有关于徐明川的。
经过几次的相处,她愈发发现自己忽视不掉徐明川的一切,站在人群中,她的下意识动作就是寻找他的身影。
渴望的想知道他在做什么,他与谁说了话,说了些什么。
她的反应不算迟钝,但她也不想承认也不敢相信。
可喜欢徐明川就是摆在她眼前明晃晃的事实,自己无法做到视而不见。
可自己没有勇气对他说出自己的心意,他与她之间的差距。
彼时的她真就人如其名,渺小如尘埃怎配与星辰并肩而行,哪怕遥远的看一眼那都是奢望。
青春期少女说不出口的暗恋,好像抚摸过山川遍野,又送入了远处海天一线的大海。
————
好在,江渺渺考的这个成绩对季秋来说还是十分满意的。
毕竟她可是踩线进的这所高中,还能在班级里考到第五名,也算可以了,至少不用愁上本科的事情。
其他的,季秋也没对她多做要求,就叫她继续保持这个成绩。并且要求她在寒假期间多出去走走散散心,别老是一天到晚的闷在家里。
当然不用听她讲,江渺渺已经想好寒假该去做点什么了。
季秋给她发了许多假期游玩的经费,叫她想去哪里玩就去哪玩,可她哪都不想去玩。
冬天!多么严寒的季节,当然要窝在一方净土,看各种各样精彩的小说喽。
“康婆婆!”江渺渺朝屋里大声的叫了一声。
过了一会,见对方迟迟没有反应,她才探出脑袋往里屋缓缓走去,走的过程中,她还做出蹑手蹑脚的动作,生怕踩着地上的书。
深咖色地板上的书散落一地,密密麻麻的一片。
她不禁心中感叹:怎么又是这幅场景,一大把年纪的小老太,今天在搞什么名堂。
随着她的步伐往里屋走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满头白发,佝偻着脊背的老婆婆站在书架前,聚精会神的在整理着书架上的书籍。
不知到是不是她整理的太认真,还是是年纪大的缘故,一点都没反应,就连她走她身后,她都像完全感受不到一样,继续自顾自的整理。
没办法,江渺渺只好再次喊了她一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这一声过后,康婆婆有了反应,缓慢转动着身体朝江渺渺的方向转过身来。
见来人是江渺渺后,对面的老婆婆似是感到喜出望外。
连忙开口说道:“渺渺,你来了啊。”她的声音像晒暖的棉絮裹着陈年的光阴,沙哑里掺着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温软。
“嗯,康婆婆。”江渺渺见康婆婆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嘴角扬起一抹甜甜的微笑。
“渺渺今天要看什么书啊。”康婆婆一边问,一边弓着个背步履蹒跚的往外面走去。
“先不要转移话题,婆婆,我问你你在折腾点什么呢?”
“我啊……我在……”说着说着,原本还算清晰的话,突然间变得模糊不清。
很显然康婆婆在心虚,不敢告诉江渺渺她在干什么。
“是在整理书架吧!”
江渺渺抢先一步替她把说不清楚的话说了出来。
“我不是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吗?不要一个人整理,可以等我过来一起整理啊。你一个人爬这么高的书架,要是摔下来了怎么办?这里位置这么偏僻,一时半会很难有人发现。”
她用着责怪的语气指责着康婆婆,但也真不是责怪。
她是真的担心,康婆婆要是摔下去可怎么办,已经经历过一次生离死别的她,不想再眼睁睁看着自己在乎的人离她而去。
听到她的渺渺这样责怪自己,此刻的她露出只有小孩才会露出的表情,委屈巴巴的站在原地乖乖听着她语重心长的训诫。
过了一会,等江渺渺说完所有对她的嘱咐后,看着眼前一大把年纪又在装委屈的婆婆,很是无奈。
她无奈的摇了摇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后。
弯下腰默默的将散落一地的书垒成一堆一堆,这样她方便人走路,不然一脚就踩在书上了。
开出一条能走的路后,她接过康婆婆手中拿的书,嘱咐她道:“你去坐着休息吧,我会帮你收拾的。”
说罢,她就朝店中央走去,身后的康婆婆“诶”了一声,还想叫住她。
谁曾想被江渺渺的一句:“我懂的。”瞬间哑口无言住了。
这句也只有江渺渺和康婆婆能懂是什么意思。
她可是不知道帮她整理过多少次她的书店,每种书类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序的她早就烂熟于心。
比如历史类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有些是按作者分的类。
经过江渺渺的一顿操作,她从早上八点一直整理到了现在,整理的她可谓是昏天暗地,自己也不清楚现在是什么时间。
直到里屋再次传来康婆婆的声响,“渺渺,来吃午饭啦。”
听到这一声,她急忙从高高的架子上溜下来,像一只敏捷的兔子,风驰电掣般地朝着书店的里屋狂奔而去。
她是真的饿极了,再说她也好久没尝到康婆婆的手艺了。
那道炖的糯叽叽,烂糊得不得了的红烧肉可真把她馋的连做梦都在吃。
奈何平常上学很晚才到家,一个月放假的几天里除了休息就是写作业,根本没空来这里帮忙。
康婆婆今天一共就做了三道菜,一素,一荤加一汤,没过一会就全被江渺渺消灭的差不多了。
一边吃,她还一边夸赞婆婆的手艺,明明嘴里的饭菜都没咽下去,令人看了很是滑稽。
目睹此景的康婆婆,脸上绽放出慈祥的笑容,目光满含宠溺地凝视着江渺渺,手忙脚乱地为她盛汤,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慢点,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在外人看来,她与康婆婆看着可真像一对婆孙呢。
吃完饭后,时间一眨眼就来到下午,她继续整理着书架上的书。
康婆婆的书店是自己开的,不大像传统意义上的书店。
这里的书有很大一部分都具有年代感,甚至一些作者或者书名她连听都没听说过。
江渺渺第一次来这的时候以为这里是杂货铺,墙上挂着充满岁月感而发黄的老照片,进来的木门前还挂着风吹过就会发出“丁零当啷”声响的风铃。
听康婆婆讲,那些编织风铃的绳子是她自己编织的,悬挂在上面的羽毛更是大有来头。
江渺渺还曾经问过她这些羽毛是哪来的,康婆婆这个“老顽童”竟然还跟她卖关子,任她怎么问,她都不说。
环顾一圈四周后,她不知为何竟在心里默默感慨起来:这里还真是和自己第一次来的时候布局的一模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