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帐帘落下,隔绝了外界的目光,却隔绝不了那无处不在的压抑。帐内光线昏暗,香炉里袅袅升起的青烟也无法驱散那彻骨的寒意。

“噗通”一声,姬发再也支撑不住,双膝一软,几乎跪倒在地,双手死死撑在冰冷的矮几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不是因为恐惧,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源自灵魂深处的震荡与崩塌。

“为何…为何…”干涩的嘴唇翕动,发出破碎的气音。脑海里反复翻滚着握住剑柄那一刹那的感受——冰冷的排斥,浩大而无情的否定,还有那些仿佛来自遥远时空的先贤虚影投来的、充满斥责的目光。

“难道…我错了?”姬发猛地抬头,眼神涣散而痛苦,“伐纣…错了?”

思绪不由自主地回溯。渭水之畔,父亲姬昌夜观天象,言说帝星飘摇,殷商气数将尽,周室当兴。那话语是如此笃定,充满了对“天命”的敬畏与顺应。凤鸣岐山,瑞兆频现,似乎都在佐证这一点。于是,吊民伐罪,联合诸侯,一路东进。

血与火的画面纷至沓来。牧野之战,尸横遍野,哀嚎震天。那些倒下的,不仅仅是商军,也有无数周人士卒,还有更多被卷入战火的平民。他们的面孔在记忆中模糊,但那种死亡的惨烈气息却无比真切。胜利的欢呼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土地的荒芜。

为了这场“顺天应人”的战争,周邦使用了计谋,进行了妥协,甚至…牺牲。兄长伯邑考那温润而绝望的笑容再次浮现,那是一种为了大局、为了父亲、为了“天命”而做出的惨烈牺牲。这一切,难道换来的只是人皇剑的一声悲鸣和彻底崩碎?

人皇剑…它拒绝的,是姬发个人吗?是质疑姬发的德行不足以承载山河?还是说,它否定的,是周邦伐纣本身?亦或,是周邦在过程中所行的某些事,所秉持的某种理念,与人族真正的意志背道而驰?

父亲所言的“天命”,其真谛究竟是什么?是简单的王朝更替,强者为尊?还是…另有更深的内涵,而周室,或者说姬发自己,并未真正理解,只是凭借着武力和对“天命”标签的迷信,一路冲杀到了这里?

“呃…”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姬发捂住额头,冷汗涔涔而下。脑海中,帝辛自焚前那癫狂的嘲讽笑声与父亲姬昌临终前忧患深重的面容交替闪现,时而夹杂着战场上亡魂的哀嚎和百姓流离失所的哭喊。

巨大的迷茫如同深海,将姬发彻底淹没。一直以来坚信的基石塌陷了,前路变得一片混沌。原本即将触摸到的天下共主之位,此刻仿佛变成了烧红的烙铁,烫手,且充满了不祥。

……

与此同时,姜子牙强作镇定,安排弟子们安抚各方,维持秩序,宣布仪式因故暂缓,后续事宜容后再议。随后,几乎是立刻,姜子牙便召集了在场的阐教核心弟子与同门,进入另一处戒备森严的大帐。

帐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等皆面色沉肃,太乙真人抚须不语,就连一向跳脱的哪吒,也难得地皱紧了眉头,眼神里带着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帐外那位失魂落魄的周王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