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少年突然抱住她的腰,脸埋在她沾满试剂味的衣襟里:“学姐,他们说我镇不住场子。”

张晚星的手悬在他发顶,最终轻轻落下:“我带了篇论文回来,关于‘青年创业失败率与年龄相关性分析’。”她弯腰捡起螺丝刀塞进他手里,“数据显示,22岁创业者的二次成功率,比30岁高17%。”

那天晚上,张晚星帮林墨重写商业计划书。林薇举着画稿进来,上面是两个并肩的人影,背景是爬满紫藤花的院墙。“我爸说,”林薇把画放在桌上,“当年他追我妈时,被全胡同笑‘穷钳工配不上售货员’,结果呢?”

张晚星看着画里的人影,突然在计划书背面画了个小小的拓扑图。林墨凑过来看:“这是……”

“两个点,无论距离多远,都能通过曲线连起来。”她指着图里的节点,“就像你22岁,我26岁,差的不过是1460天的日出日落。”

合伙人的质疑声最终消散在张晚星的实验室里。女博士把林墨的模型拆成零件,对着投资人说:“这个轴承精度,比你们公司的医疗设备高两个等级。”她指着林墨焊的线路板,“这焊点间距,是我见过最标准的。”

林墨站在她身后,突然觉得四岁的年龄差,就像这模型里的齿轮,看似咬合着不同的齿距,却在转动时发出最合拍的声响。

4 扎根在烟火里

新实验室落成那天,林墨在墙上挂了块黑板,左边写着张晚星的论文发表计划,右边贴着他的产品上市时间表。中间用粉笔画了道线,却在不经意间连成了个心形。

张母来送汤时,看着林墨给张晚星揉肩膀,突然说:“这孩子眼睛亮,看你的时候,比实验室的显微镜还专注。”她偷偷把晚星小时候的照片塞给林墨,“她换牙时哭了三天,你可得记着别惹她哭。”

林墨把照片夹在计划书里,旁边刚好是张晚星帮他改的公式。阳光透过紫藤花落在纸上,照片里换牙期瘪着嘴的小姑娘,和公式旁画着的笑脸,竟有几分相似。

暴雨夜的紧急报警电话,成了最好的试金石。林墨开车送张晚星去实验室,半路车陷进泥坑。他脱了外套垫在轮下,说“当年追你的时候,这点雨算什么”,却在她抱住他时突然结巴:“学姐,你……”

“其实第一次见你,”张晚星的声音混在雨声里,“就觉得这小孩眼睛亮得像我养的萤火虫。”

实验室的警报最终解除时,天边已经泛白。林墨看着张晚星趴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