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老街的叹息
老城区的风,带着梧桐叶的微涩和陈年油垢的气息。一条名叫“榆荫里”的旧巷深处,斑驳的木制招牌上,“桑记家味馆”五个褪色的红漆字正无言诉说着岁月。玻璃门后的光景,正如它的门庭——冷清,寥落。
临近午市结束,统共只接待了三桌客人,其中两桌还是只点一盘青菜下饭的街坊老人。收银台后,老店主桑弘业撑着下巴打盹,花白的头发间夹杂着油星的倔强。锅灶冰凉,大厅里回荡着老式挂钟的“滴答”声,像是对这停滞时光的精准度量。
门口挂着的风铃猛地一阵乱响。桑弘业一激灵抬头,浑浊的眼睛看清来人时骤然瞪圆,随即涌上更大的疲惫。
“小云?你怎么……”
桑牧云站在门口,脚下是一只硕大的行李箱。她剪了利落的齐肩短发,穿着剪裁得体的雾霾蓝羊绒衫,与这弥漫着油烟旧时光的“家味馆”格格不入。她环视店内——老旧的桌椅蒙着一层不易察觉的油膜,墙角堆着杂物,菜单是塑封的硬纸板,字迹磨损模糊。刺鼻的油烟味和沉闷的空气交织,像一根根细针扎进她的神经。
“爸,”她的声音平静得像无风的湖面,却透着一股不寻常的力量,“我回来了。辞职回来的。”
桑弘业像被踩了尾巴的老猫,猛地站起:“什么?!你好好的大厂项目经理不当,跑回这破店来做什么?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不用你可怜!”他的声音嘶哑,带着被冒犯的怒气。
桑牧云没有理会父亲的怒火,目光落在墙上那张泛黄的照片上——年轻的桑弘业穿着崭新的厨师服,身边是温柔含笑的母亲,抱着襁褓中的她,背景是装修一新、宾客盈门的“桑记家味馆”,那是它最辉煌的岁月。而母亲的笑容,定格在十年前一场意外离开的那一刻。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缓缓拂过积灰的收银台,最终停在桑弘业常年烟熏火燎显得粗糙的手背上。
“爸,”她的声音有些哑,却异常清晰,“‘桑记’不能就这样老死在这里。这不是可怜,是我不想让妈的念想,和你一辈子的心血,和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彻底消失。”
她抬起头,直视着父亲震惊混杂痛楚的眼,一字一顿,扔出了那颗早已酝酿好的惊雷:
“我回来,是要把‘桑记家味馆’,改成‘桑记家味馆 & 云栖咖啡馆’。让这里,重新活过来。”
第一章:父与女之间的鸿沟
桑弘业的怒火爆发得像炉膛里瞬间点爆的煤。锅碗瓢盆成了他泄愤的道具,叮当作响。
“咖啡馆?!你想把饭馆改成卖那种洋墨水沫子的地方?!小云啊,你是不是在外面挣了几年钱,脑子不清醒了!我们桑家三代都是掌勺的!老祖宗的规矩是做地道家常菜!这招牌是金字招牌,是骨头!你想拆了老骨头插上两朵洋花,不伦不类!祖宗泉下有知都得气的掀棺材板!”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桑牧云脸上。
桑牧云咬着唇,倔强地站在原地,像一颗风吹不弯的钉子。她理解父亲的执念,这餐馆是他和逝去的母亲共同的心血,是他风雨飘摇中唯一的精神支柱。
“爸,金字招牌再亮,没有人来,也是锈的!”她试图讲道理,“你看这条街!除了我们这些老骨头,还有几个年轻人会进来吃饭?隔壁王叔的面店都开了外卖!我们呢?还在靠街坊邻居那几碗面钱撑着!‘家味馆’三个字,年轻人听到就觉得是油腻、老旧!没人愿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