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翻动带来的厚厚的市场调研资料和分析图,数据冰冷残酷:“爸,看看数据!榆荫里常住人口平均年龄52岁,年轻人口持续外流!老客源在萎缩,新客进不来!不做改变,就是慢性等死!”她又拿出手机,点开几个本地热门的网红咖啡馆图片——简约时尚的空间、精致的拉花、轻食简餐,“我们不需要丢掉‘家味’!我们可以融合!把妈妈的招牌菜做成轻食款,保留精髓,口味更精致健康!咖啡搭配我们的栗子糕、桂花糖藕……这叫跨界融合!这叫吸引新客!”
桑弘业看都不看那手机屏幕,眼睛死死盯着墙上妻子的照片,声音颤抖:“你妈在世的时候,最拿手的青鱼划水、响油鳝糊……那都是祖传的功夫!你要把这些改了?变成放在咖啡盘子里的小份量?!桑牧云!你这叫忘本!是对你妈的侮辱!” 提到亡妻,老人浑浊的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那是一种比愤怒更深沉、更尖锐的痛。
桑牧云的心脏像被狠狠揪了一把,眼眶也红了:“我没有忘!我就是要让妈妈的菜,用更好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尝到!记住!而不是困死在这条老死的小巷里,最后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名字!”
父女俩僵持在弥漫着悲伤与硝烟的小店里。外面天色渐暗,风铃在沉默中偶尔轻响。那条名为代沟和理念冲突的鸿沟,仿佛又深了一寸。
第二章:旧貌下的硬骨头
桑牧云没有被父亲的怒吼和眼泪吓退。她像一位准备开战的女将军,第二天早早来到了店里,卷起袖子,开始了一场艰难卓绝的“硬骨头”攻坚战。
第一关,是那积年累月的顽固油垢与岁月尘埃。后厨的瓷砖墙早已分辨不出本来的颜色,厚重的油烟在缝隙间形成坚硬的黑壳。储藏室里堆满了桑弘业“可能用得着”的杂物——过期的香料桶、生锈的破锅、不知哪年的旧报纸……散发着一股霉味。清理工作庞大得令人窒息。桑牧云高价请了专业的深度清洁团队,自己也套上围裙手套,挥汗如雨。老厨师王伯被她劝着暂时休息几天,但桑弘业每天都板着脸坐在角落的旧方桌旁,抽着烟,看着她带着陌生人把自己经营了大半辈子的“王国”拆得七零八落、污垢清除,眼神复杂。
第二关,是空间改造与功能分割。桑牧云没有盲目追求网红店的纯白极简。她保留了“桑记”老店质朴的木梁结构、部分磨得油亮的原木桌椅,只进行了修补和深度清洁。然后请来了学建筑的朋友做设计咨询(设计费自然不菲)。目标是巧妙分隔出两个既独立又呼应的区域:
1.“烟火区”(餐厅): 保留并重新规划了后厨,但缩小了明火大灶区(留两个核心位置给桑弘业的招牌菜如“红烧狮子头”),加大智能蒸烤区域,应对轻食简餐需求。餐厅区域保留7-8张老式方桌,搭配舒适靠背椅,墙面点缀老榆荫里的旧照片和桑母的几张温馨家庭照(桑弘业偷偷拿出了珍藏的相册),温暖怀旧基调。
2.“云栖区”(咖啡&轻食): 临街一面墙改为通透落地大窗,引入最好的自然光。内侧以流畅的吧台自然隔断,配高脚凳。核心区域是意式咖啡机、手冲台和冷藏展示柜。座位以2-4人小圆桌为主,搭配藤编椅子和小沙发,空间明亮通透,舒适放松。灯光采用暖光轨道灯,重点打在吧台和餐桌上。两个区域地面材质略有区别,视觉上分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