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嬷嬷,眼下也没别的办法了。”林慧珍没退缩,“我不用苏绣针法,用我自己的法子补,若是补不好,任凭嬷嬷处置。”

萧策恰好路过,听见这话,看了林慧珍一眼,对刘嬷嬷说:“让她试试,出了错我担着。”

得到将军许可,林慧珍立刻动手。她先找了块颜色相近的丝线,又用现代刺绣里的“接针绣”,顺着原有的针脚纹路,一点点把破损处补上,还在断金线的地方,用银线绣了朵小小的祥云遮掩,既不突兀,又添了几分灵动。

三天后,补好的“百寿图”呈到萧策面前。刘嬷嬷看着绣品上浑然天成的修补处,满脸惊讶。萧策也点点头,对林慧珍说:“你手艺好,以后就负责府里的精细绣活,搬去东院的绣房住。”

林慧珍刚谢过恩,就见一个丫鬟匆匆跑来:“将军,宫里来人了,说太后要见……绣这幅寿礼的人!”林慧珍心里一紧:太后突然要见她,是看出了绣品的破绽,还是有别的用意?

第四章 巧改护具,助守边关

林慧珍搬去东院绣房后,日子过得平静。这天清晨,府里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赵副将神色慌张地冲进府,直奔萧策的书房,嘴里喊着:“将军!边关急报,匈奴突袭,弟兄们伤亡惨重!”

林慧珍在绣房里听得真切,心里揪紧——前几日萧策还跟她说,边关将士的盔甲笨重,遇上突袭根本来不及反应。她忽然想起现代见过的轻便防护设计,快步走到书房外,鼓起勇气说:“将军,我或许能改良护具。”

萧策和赵副将都愣住了。赵副将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怀疑:“妇人之家懂什么护具?这可是关乎将士性命的事!”

“我不是随口说的。”林慧珍急声道,“用藤条做护具内衬,轻便又有弹性;外层缝涂蜡粗布,能防水还能缓冲冲击;护腕加缝松紧带,不影响握兵器。这样既轻便,防护也不差!”

萧策盯着她看了片刻,对赵副将说:“按她说的,先做几套试试。”

赵副将虽不情愿,还是让人准备材料。林慧珍亲自上手,教工匠们裁剪藤条、缝制布料。两天后,改良护具做了出来,赵副将找了几个士兵试用,士兵们都称灵活了不少,挥刀射箭毫无阻碍。

萧策得知后,特意去校场查看,见士兵们穿着新护具演练,动作确实比以前敏捷,他走到林慧珍面前,郑重道:“多谢你。”

第六章 千里送证,智避追兵

握着山河绣帕与边关地图,林慧珍一夜未眠。她知道萧策在京城孤立无援,若等他自己找证据,恐怕早已被丞相的人扣上罪名。天刚蒙蒙亮,她就去找张嬷嬷,谎称要去京城投奔远房亲戚,又拿出萧策留下的玉佩作担保,总算借到了些盘缠。

刚出将军府大门,就见周货郎推着货担路过——他每月都会来府里送些针线布料,林慧珍曾帮他修补过破损的货袋。林慧珍急忙上前,把萧策被构陷的事简略说了,又拿出玉佩:“周大哥,求你带我去京城,将军曾帮过你,这次就当我求你救他一命。”

周货郎看着玉佩,想起去年被劫匪劫货时,是萧策派人帮他追回货物,当即点头:“林夫人放心,我这就带你走,就说你是我家娘子,跟着去京城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