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策没说话,目光落在她指间的针线和帐篷上的针脚上,声音低沉如钟:“这针法,是谁教你的?”他常年在边关,见惯了士兵们粗陋的缝补手艺,也见过绣娘们精致的苏绣,却从没见过这样既实用又利落的针法——不花哨,却处处透着巧思。
林慧珍心跳漏了一拍,早就编好的借口到了嘴边:“回将军,是……是民妇以前在家时,自己琢磨出来的。家里穷,衣服破了总舍不得扔,缝补的次数多了,就摸索出这么个法子,想着能牢些。”她低着头,不敢看萧策的眼睛,生怕被看出破绽。
萧策盯着她看了片刻,没再追问,只淡淡说了句“好好补”,便转身离开了。林慧珍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拐角,才悄悄松了口气,手心已经攥出了汗。
当晚,杂役院的小厨房难得空闲。林慧珍想着白天缝补帐篷累了,又想起现代的养生方子,便找小李子要了点小米、红豆,又从自己的口粮里省出一小块山药,洗干净切成丁,在小砂锅里慢慢熬粥。她还特意加了半勺冰糖,熬出来的粥又香又甜,软糯易消化。
粥香顺着晚风飘得很远,刚处理完军务的萧策路过小厨房时,脚步不由自主地顿住了。他在边关待了大半个月,吃的不是干粮就是冷饭,许久没闻到过这样温和的香气。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推门走了进去。
厨房里只点着一盏油灯,昏黄的光线下,林慧珍正弯腰搅着砂锅里的粥,侧脸柔和,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些许紧张。听见动静,她回头一看,见是萧策,手里的勺子差点掉在锅里,连忙起身行礼:“将军……您怎么来了?”
萧策没回答,目光落在砂锅里冒着热气的粥上,声音比白天柔和了些:“这粥,是你熬的?”
“是……”林慧珍点点头,心里却打鼓,“想着今天缝补帐篷累,熬点粥补补身子。将军要是不嫌弃,不如……尝尝?”
萧策没说话,却径直走到桌边坐了下来。林慧珍愣了一下,连忙拿起一个干净的粗瓷碗,盛了小半碗粥递过去。看着萧策接过粥碗,指尖碰到碗沿的温度,她心里忽然有些慌:这位将军向来冷硬,今晚却突然留下喝粥,是真的饿了,还是……对她白天的针法、今天的粥,都起了疑心?
第三章 绣补寿礼,技惊府中
萧策喝完粥的第二天,将军府突然忙了起来。小李子跑来找林慧珍,一脸焦急地说:“林夫人,您快去前院看看吧!给太后的寿礼出岔子了!”
林慧珍跟着小李子往前院走,路上才听明白:再过十日是太后六十大寿,府里早早就准备了寿礼——一幅三尺长的“百寿图”苏绣,由内院刘嬷嬷带着绣娘们绣了三个月,昨天却被老鼠咬坏了 边角,还咬断了几处关键的金线,眼看送寿礼的日子临近,刘嬷嬷急得直掉眼泪。
赶到绣房时,刘嬷嬷正对着破损的绣品唉声叹气,几个绣娘站在一旁手足无措。那幅“百寿图”确实精致,只是右上角缺了一块,金线断处显得格外刺眼。林慧珍凑过去看了看,轻声说:“嬷嬷,或许我能试试修补。”
刘嬷嬷抬头瞪了她一眼,语气带着轻视:“你一个杂役院的妇人,懂什么苏绣?这可是要送进宫的寿礼,补坏了谁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