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张博士的最后贡献与生命的意义
张博士晚年时,身体越来越差,但他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致力于“星际航行技术”的研发——他希望能研发出更快的航天技术,让人类能探索更远的星球(比如木星、土星等)。
经过三年的努力,张博士带领科研团队,终于研发出了“曲率引擎”的初步技术——这种引擎能利用空间曲率,让航天飞机的速度达到光速的一半,比“开拓者号”的速度快十倍,从地球到火星只需要三天时间。
就在曲率引擎的技术即将突破时,张博士突发重病,住进了医院。他躺在病床上,依然牵挂着科研工作,每天都让学生把科研数据带到医院,亲自指导他们修改方案。陈默看着他虚弱的样子,心疼地说:“张博士,您先好好休息,科研工作我们会继续做下去的。”张博士摇摇头:“时间不多了,我要在最后的时间里,把曲率引擎的技术完善好,这是我能为联盟做的最后一件事。”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博士将曲率引擎的最终技术方案交给了陈默,轻声说:“我这一生,做错了很多事,也做了一些对的事。现在,我终于可以安心地去见李薇博士了,我会告诉她,我们的世界已经恢复了和平,人类已经走向了太空……”说完,张博士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联盟为张博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他的骨灰安葬在西境研究所的废墟旁(靠近李薇和陆沉的纪念碑)。墓碑上刻着:“张博士,从黑暗走向光明,用知识救赎生命,为联盟的科技发展奉献了一生。”
陈默带领科研团队,继承了张博士的遗志,继续完善曲率引擎技术。一年后,联盟第一艘配备曲率引擎的航天飞机“远航号”研发成功,从地球到火星只需要三天时间,为人类的星际航行奠定了基础。“这是张博士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陈默说,“我们会带着他的期望,继续探索太空,让人类的文明走向更远的宇宙。”
“远航号”的首航与星际探索的新征程
“远航号”航天飞机的首航仪式,选在了张博士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以此纪念他为星际航行技术做出的贡献。航天飞机体长60米,宽25米,除了配备曲率引擎,还搭载了新一代的生命维持系统、星际探测设备和应急逃生舱,能搭载30名宇航员,续航能力足以抵达木星轨道。
首航任务是“木星探测”——对木星的大气、卫星(尤其是木卫二,疑似存在液态水)进行全面探测,寻找可能的外星生命痕迹,评估木星及其卫星的资源价值。陈默亲自担任首航团队的科研负责人,带领29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卫队队员,登上“远航号”。
发射当天,余烬城的发射基地再次挤满了公民,张博士的墓碑前摆满了鲜花,人们通过直播,目送“远航号”升空。随着曲率引擎启动,航天飞机瞬间突破音障,蓝色的能量光晕包裹着机身,很快消失在天际——从地球到木星,原本需要数年的航程,在曲率引擎的加持下,只需一个月。
“远航号”在木星轨道稳定后,开始释放探测卫星和无人探测器。探测器传回的图像显示,木卫二的冰层下确实存在巨大的液态海洋,海洋中检测到了有机化合物的痕迹;木星的大气中富含氢和氦,是优质的核聚变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