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带领团队,操控无人潜水器穿透木卫二的冰层,潜入液态海洋——潜水器在深海中拍摄到了发光的海洋生物,虽然只是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但证明了木卫二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这是人类首次在地球之外的星球,发现活的生命!”陈默激动地对着通讯器大喊,全球的联盟公民通过直播,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首航任务完成后,“远航号”顺利返回地球。陈默在联盟议会上,汇报了木星探测的成果:“木卫二的液态海洋和有机化合物,为外星生命研究提供了重要样本;木星的氢氦资源,能为联盟的星际探索提供充足的能源。未来,我们可以在木卫二建立科研基地,深入研究外星生命;在木星轨道建立能源采集站,为航天飞机提供燃料。”
“远航号”的首航成功,标志着人类从“近地探索”迈入“星际探索”时代。陆阳在庆祝仪式上说:“张博士的梦想已经实现,人类的脚步不会停留在火星和木星,我们会继续朝着更远的宇宙前进,寻找更多的宜居星球,让人类的文明在宇宙中绽放光彩。”
第二百一十六章:地球与火星的联动发展与“双星球文明”的构建
随着火星宜居区的不断扩大,第二批、第三批火星移民陆续抵达,火星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000人,形成了“火星一号营地”——营地内建设了学校、医院、文化中心和工厂,实现了医疗、教育、生产的全面自给自足。
联盟开始推动“地球-火星双星球联动发展计划”:
- 资源联动:地球向火星输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曲率引擎零件、智能农业系统),火星向地球输送稀缺的太空资源(如火星土壤培育的特殊金属、木卫二带回的有机样本),通过“远航号”和“开拓者号”组成的“星际运输船队”,实现两星球资源互通。
- 文化联动:地球和火星通过联盟互联网,开展“跨星球文化交流活动”——地球的孩子与火星的孩子进行“太空笔友”书信往来,分享各自的生活;地球的文明博物馆与火星的“火星文明展馆”合作,互展文物和科技成果;两星球的艺术家联合创作,推出以“星际探索”为主题的音乐、绘画和话剧。
- 科研联动:地球的科研部与火星的“太空科研中心”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星际生态研究”(如何在不同星球构建宜居生态)、“外星生命研究”(分析木卫二生物样本)和“星际航行技术优化”(提升曲率引擎的安全性和速度),科研数据实时共享,加速研发进程。
火星一号营地的居民,大多是年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在火星上建设家园、开展科研,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一个叫小浩的年轻人(曾经在矿山营地学机械维修的孩子),现在是火星工厂的厂长,他带领团队,用火星的金属资源,制造出了第一台“火星智能采矿机器人”。“在火星上工作,虽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小浩通过视频通话对地球的家人说,“我们正在建设第二个地球,以后你们也来火星住吧!”
“双星球文明”的构建,让人类的文明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林野坐在南方绿洲的小木屋前,看着屏幕上火星营地的景象,笑着对身边的苏晓(从火星休假回来)说:“以前我们不敢想象,人类能在火星上生活,现在不仅做到了,还能和地球联动发展,这就是梦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