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飞舟。停泊港里停放着上百艘不同型号的飞舟,最小的飞舟只有两人座,外形像一只展翅的雨燕,主要用于短途运输;最大的飞舟则有十几丈长,如同一只巨大的鲲鹏,能够搭载上百人,还能装载大量的货物,用于长途旅行或物资运输。

离朱老师指着一艘中型飞舟的底部,对我们说:“你们看,飞舟的动力系统就藏在这里。它由三个‘灵脉能量核心’组成,每个核心都能将‘昆仑之心’传输过来的能量转化为推进力。只要输入正确的指令,飞舟就能按照预定的路线飞行,甚至还能应对突发的气流变化。”

说着,离朱老师拿出一块巴掌大的 “灵脉控制板”,轻轻按下上面的按钮。只见那艘中型飞舟的底部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光芒,紧接着,飞舟缓缓离开了地面,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后,又稳稳地落回了原地。我们这些学生都看呆了,纷纷围上前,想要近距离观察飞舟的动力系统。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离朱老师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但你们要记住,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造福人类,用不好则会带来灾难。你们将来都是夏朝的科学家,一定要坚守初心,让科技成为守护文明的力量,而不是毁灭文明的武器。”

那时的我,虽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满脑子都是如何研发出更先进的灵脉科技,如何让夏朝的文明更加强大,却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们亲手研发的科技,会成为摧毁自己家园的元凶。

在灵枢学院的十年里,我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科研项目。其中最让我自豪的,是 “灵脉信息存储玉版” 的研发。当时,夏朝的信息存储主要依靠 “灵脉水晶”,但水晶的存储容量有限,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磁场的干扰,导致信息丢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离朱老师带领我们组建了研发团队,开始寻找一种更稳定、存储容量更大的信息存储介质。

我们尝试了无数种材料,从昆仑山脉的玉石,到东海之滨的珍珠,再到南部丛林的特殊木材,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直到有一次,我在整理父亲留下的实验笔记时,发现了一种名为 “玄玉” 的材料。这种玉石产自昆仑山脉的深处,颜色漆黑如墨,表面却散发着淡淡的光泽,而且质地异常坚硬,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我立刻将这个发现告诉了离朱老师。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玄玉不仅能够稳定地存储灵脉能量,还能将信息以 “能量纹路” 的形式记录在内部。于是,我们开始研发 “灵脉信息存储玉版”:先将玄玉切割成规整的长方形,然后用特制的 “灵能刀” 在玉版表面雕刻出细密的纹路,这些纹路就是信息的 “载体”;再通过 “灵脉能量注入仪”,将需要存储的信息转化为能量,注入到玉版的纹路中。

当第一块 “灵脉信息存储玉版” 研发成功时,整个研发团队都沸腾了。我们在玉版中存储了一部长达十万字的《夏朝科技史》,然后用 “灵能笔” 轻轻触碰玉版的表面。只见玉版上突然亮起淡金色的光芒,那些原本静止的纹路开始流动起来,《夏朝科技史》的内容清晰地显示在了玉版表面,甚至还能通过灵能笔的操作,实现翻页、检索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