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波折与困境:人情冷暖

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各种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让林清砚和她的团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在进一步走访弄堂居民时,林清砚和沈野明显感觉到居民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之前还热情回应的阿婆们,如今见了他们,眼神总是闪躲,说话也变得吞吞吐吐。“阿婆,侬再想想,真的没有其他线索了吗?” 林清砚耐心地询问着一位经常在弄堂口晒太阳的阿婆。阿婆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摆弄着针线,低着头,小声说道:“小姑娘,阿拉真的不晓得呀,别问了。” 沈野皱了皱眉头,他察觉到这其中一定有问题。“阿婆,这案子关系到弄堂的安全,侬要是知道啥,可一定要告诉阿拉。” 沈野加重了语气,试图让阿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阿婆只是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经过一番打听,他们才知道,原来是一些居民受到了地域观念的影响,对警方有所保留。在他们的观念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且他们担心得罪本地人,所以即便知道一些线索,也不愿意透露。这种情况让林清砚和沈野感到十分无奈,但他们并没有放弃。

与此同时,团队内部也因为对案件的看法不同产生了分歧。在一次案件讨论会上,气氛变得异常紧张。苏晚晴根据整理的资料分析道:“从现有的线索来看,凶手很可能是和死者有经济纠纷的人,那些被翻乱的抽屉和散落的物品,很像是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 沈野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觉得那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嫌疑最大,他和死者之前有过争吵,说不定是怀恨在心,一时冲动下了杀手。” 林清砚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发言,心中也在权衡着各种可能性。

“可是,我们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 苏晚晴反驳道,她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定。“而且,经济纠纷导致杀人的可能性更大,我们应该从这个方向深入调查。”

“证据可以慢慢找,但现在那个年轻人的线索是最明显的。” 沈野有些激动地说,他站起身来,双手撑在桌子上,“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凶手。”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变得愈发紧张。林清砚看着他们,开口说道:“大家都先冷静一下,我们的目的是找出凶手,而不是争吵。苏晚晴的分析有道理,经济纠纷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沈野的想法也没错,那个年轻人的嫌疑也不能排除。我们可以兵分两路,同时展开调查。” 在林清砚的调解下,这场争论暂时告一段落,但团队内部的气氛却变得有些微妙。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林清砚决定组织一次团队活动,希望能增进大家之间的感情,缓解矛盾。她带着团队成员来到了上海的豫园,这里充满了浓郁的上海地域文化特色。古色古香的建筑,热闹非凡的小吃街,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店,让大家暂时忘却了工作的压力。他们一起品尝着上海的特色小吃,如南翔小笼包、排骨年糕等,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在游玩的过程中,林清砚找机会和沈野、苏晚晴分别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她告诉沈野,苏晚晴的分析是基于大量的资料整理,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也提醒苏晚晴,沈野的直觉在以往的案件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不能忽视。通过这次交流,两人逐渐理解了彼此的立场,团队的气氛也慢慢恢复了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