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信里,没有提吕卫国,也没有提村里的流言蜚语。我只说,我决定参加今年的高考,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信寄出去后,石沉大海。
一连半个多月,都没有回音。
我心里有些失落,但很快就把它抛在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
就在我快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一天下午,邮递员骑着那辆熟悉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在我的家门口停下。
“陈巧英的信!”
我飞奔出去,接过那封信。
信封是牛皮纸的,上面的字迹,刚劲有力,跟他人一样。寄信地址,正是他给我的那个部队地址。
我的心,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05
我躲回自己屋里,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
信纸是部队里最常见的那种,薄薄的,印着红色的格子。
他的信很短,只有寥寥几行字,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温暖了我的心。
“陈巧英同志:
来信收到。
你的决定很好,我支持你。坚持做对的事,不要理会旁人的眼光。知识是通往世界最快的路。
若有需要,随时来信。
祝,学业有成。
周恪”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余的安慰,但字里行间,都是最真诚的鼓励和信任。
“坚持做对的事,不要理会旁人的眼光。”
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所有的不安和彷徨。
我把信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连信封上他写的我的名字,都觉得格外好看。我把信叠好,小心地放进我的木箱子里,和我的课本放在一起。
从那天起,我复习得更起劲了。
每当我觉得累了、倦了,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拿出那封信看一看。那短短的几行字,仿佛有无穷的魔力,能让我瞬间满血复活。
我们开始通信。
一开始,是我写得多,他回得少。我跟他讲我复习时遇到的难题,讲我们村里发生的趣事,讲我养的那只老母鸡又下了个双黄蛋。
他的回信,依旧是那么简短。但他会很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如果我问的是数理化难题,他甚至会画图,一步步地给我讲解。我这才知道,他也是高中毕业,而且成绩非常好,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原因,他或许也上了大学。
我们的信,成了我枯燥复习生活中,唯一的色彩。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初夏。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这天,我正在院子里背英语单词,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我以为是爹娘回来了,头也没抬地喊:“爹,娘,今天这么早……”
话没说完,就顿住了。
站在门口的,不是我爹娘,而是吕卫国。
他瘦了,也黑了,但那身干部服依旧穿得笔挺。他手里提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两瓶罐头和一些糕点,脸上挂着自以为和煦的笑容。
“巧英,我……我来看看你。”
我合上书,站起身,冷冷地看着他,一句话都懒得说。
他被我看得有些不自在,把东西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搓着手说:“巧英,我知道错了。上次是我不对,是我混蛋,我不该把你一个人丢在雪地里。这两个月,我天天都在后悔。你……你原谅我好不好?”
他的姿态放得很低,一副幡然悔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