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天快亮时,雨停了。沈府的管家发现书房被烧得面目全非,沈仲书的尸体蜷缩在案前,早已烧焦,手里还死死攥着半块烧黑的绢布,上面隐约能看到一点洛神的衣袂残痕。

洛阳县令赶到时,只敢在门口徘徊——沈仲书是朝中重臣,又是被“意外失火”烧死的,他根本不敢查。管家跪在烧焦的书房前,想起沈仲书昨晚说“派人送东西去开封府”,突然站起身,抹了把眼泪,翻身上马,朝着开封府的方向疾驰而去。

第一章 残绢叩府

开封府的晨雾还没散,大门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门吏刚打开门,就见一个穿着孝衣的管家从马背上摔下来,怀里抱着一个烧焦的木盒,跪在地上,声音嘶哑:“求包大人为我家大人做主!沈御史被人害死了!这是他留下的东西,求包大人看看!”

门吏不敢耽误,赶紧去通报。没过多久,公孙策跟着门吏出来,扶起管家:“老丈快起来,地上凉。包大人正在后堂议事,听闻沈御史的事,已经让展昭去洛阳勘察现场,你先随我进府,把事情细说。”

管家跟着公孙策进了开封府,后堂里,包公一身紫袍,面容肃穆,手里拿着一封还没拆封的密信——正是沈仲书昨晚派人送的,信刚到半个时辰,还没来得及看。

“老丈,沈御史出事前,可有异常?”包公放下密信,语气沉稳。

管家擦了擦眼泪,从怀里掏出木盒,打开——里面是半块烧黑的绢布,边缘还留着焦痕,绢布上能看到一点淡青色的颜料,是古画常用的石青。

“前天晚上,大人把自己关在书房,说要整理《洛神赋图》,还让小人去驿站,把一封密信和一卷画送开封府。”管家的声音带着哭腔,“昨天半夜,小人听见书房有动静,想去看看,却见书房着火了,等救开时,大人已经……已经没了。洛阳县令说是什么‘不慎打翻油灯’,可大人一辈子谨慎,怎么会打翻油灯?而且,书房里的《洛神赋图》不见了,只留下这块残绢!”

公孙策接过残绢,放在鼻尖闻了闻——除了焦味,还有一股淡淡的杏仁味,像是“磷粉”燃烧后的味道。他又用银针轻轻刮了刮绢布上的焦痕,银针没有变黑,说明没有毒,但残绢的纤维很新,不像是百年古绢。

“这不是顾恺之真迹的绢布。”公孙策皱起眉头,“真迹用的是东晋的‘吴绢’,纤维粗且韧,燃烧后会呈灰黑色;这块残绢是新绢,纤维细,燃烧后发脆,应该是赝品。”

包公的眼神沉了沉——沈仲书故意烧了赝品,说明他早就知道有人要抢画,还提前做了准备。他打开管家送来的密信,信上的字迹是沈仲书的,写得很仓促:“洛中有人假《洛神赋图》通敌,涉及京官,真迹藏于‘洛水之阳,桂下三尺’,望包大人查之,救百姓于水火。”

“洛水之阳,桂下三尺……”包公默念着这八个字,“洛水之阳是洛阳的南岸,那里多桂树,沈御史应该是把真迹藏在了那里。公孙策,你随我去洛阳,一是勘察现场,二是寻找真迹。展昭,你先去洛阳的驿站,问问送密信的人,沈御史送的那卷‘画’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