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舟在“远航资本”实习的第三个月,第一次直面苏清晏的“铁律”——周五下午六点提交的方案,周六早上八点就收到了红笔批注的反馈,邮件标题只有三个字:“重写,周一早八点前。”
他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红圈,指尖攥着鼠标发紧。实习生宿舍的空调坏了,七月的热气裹着汗味贴在皮肤上,和方案里被划掉的“用户增长模型”一样,让他觉得挫败。同组的前辈路过他工位时拍了拍他的肩:“别慌,苏总对谁都这样,我去年有个方案改了七版,最后还是她带着我通宵弄完的。”
林舟没说话,点开苏清晏的批注。第2页“用户画像维度单一”,第5页“竞品数据滞后两周”,最后一页最狠,红笔直接划穿了结论部分,写着“逻辑链断裂,重新梳理商业闭环”。他翻出原始数据表格,发现竞品分析里确实漏了“星途科技”上周发布的新版本数据——那天他帮行政搬物资,加班到凌晨两点,不小心把这份数据落在了打印店。
周日凌晨三点,林舟终于把修改后的方案发到苏清晏的邮箱。他趴在桌上想歇五分钟,却被手机震动惊醒,是苏清晏的微信:“来公司,30楼会议室,带齐所有原始数据。”
打车到公司楼下时,天刚蒙蒙亮。30楼的走廊没开主灯,只有会议室的灯亮着,光从门缝里漏出来,在地板上投出细长的光带。林舟推开门,看见苏清晏坐在长桌主位,面前摆着他的方案,手边放着一杯没动过的美式咖啡,黑色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里面的白色衬衫,领口沾了点咖啡渍——显然她也没休息。
“坐。”苏清晏抬头,眼里带着红血丝,却没半点疲惫的松散,“第3页第8行,用户留存率的计算周期,你为什么选7天而不是30天?”
林舟攥紧手里的数据册,声音有点发紧:“因为……行业普遍用7天留存做短期评估,而且我们这个项目是试点,短期数据更有参考性。”
“但甲方要的是长期合作,他们需要看到90天的留存趋势。”苏清晏把方案推到他面前,指尖在“7天”两个字上敲了敲,“你只看到了行业惯例,没看到甲方的核心需求。做资本分析,不能只盯着数据,要盯着数据背后的人。”
她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开始画商业闭环图。笔尖划过白板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黑色的线条从“用户获取”到“变现路径”,逻辑清晰得像教科书。林舟看着她的侧影,晨光从落地窗照进来,给她的头发镀了层浅金,突然觉得,这位传说中“没感情的工作机器”,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还有这里。”苏清晏回头,指了指方案里的竞品分析,“星途的新版本增加了AI推荐功能,你只写了功能描述,没分析它对用户时长的提升——他们的后台数据显示,这个功能让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增加了40分钟,这才是甲方最在意的威胁点。”
林舟突然想起,昨天修改方案时,他确实看到过这份数据,却觉得“和核心逻辑无关”没加进去。他低头道歉:“对不起苏总,我下次会更注意……”
“没有下次。”苏清晏打断他,语气却没那么冷了,“实习生犯错可以理解,但我要的是‘一次就对’的意识。你现在漏的是一个数据,以后可能漏的就是一个亿的投资机会。”她顿了顿,把自己的咖啡推过来,“喝了吧,提提神,我们把90天留存的模型重新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