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送走张奶奶,沈砚和小夏、小林坐在门店里,喝着用张奶奶的桂花酱冲的茶。小夏拿着父亲的旧剪刀,小心翼翼地练习握姿:“沈哥,这把剪刀比我们店里的新剪刀轻很多,剪起来更顺手。”

“这是你沈叔特意选的,” 老周从杭州打来电话,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点沙哑,“当年他说,给老人剪头发,要用轻一点的剪刀,不然手腕累,剪出来的发型也不自然。”

沈砚拿着父亲的旧账本,翻到 2016 年上海门店开业的那一页,上面写着 “今日开业,来了 12 位顾客,其中 8 位是老人,以后要多学老式剪法,方便老顾客”。他指着这一页给小夏和小林看:“我爸当年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都先想着顾客,尤其是老顾客,他们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咱们门店能多照顾一点,他们就少一点麻烦。”

小林看着账本,眼睛有些湿润:“沈哥,我以前总觉得老店铺跟不上时代,现在才知道,这些门店能坚持下来,靠的不是潮流,是用心。以后我周末就来门店帮忙,帮您记录顾客喜好,陪老顾客聊天。”

下午 3 点,远程 A 型房车里来了位特殊的顾客,是住在附近弄堂的王爷爷,82 岁,耳朵有点背,说话要大声一点。王爷爷说,他是听张奶奶说 “快发科技的小沈来了,剪头发跟老沈一样好”,特意拄着拐杖来的。

沈砚扶王爷爷坐在房车的副驾驶座上 —— 远程 A 型房车的副驾驶座空间大,王爷爷坐起来舒服。他拿出父亲的旧剪刀,又从储物箱里拿出个小喇叭,这是昨天在建德门店找的,专门用来跟耳背的老人沟通。“王爷爷,您想剪什么样的发型?” 沈砚对着喇叭大声说。

王爷爷笑着说:“跟你爸当年给我剪的一样,短寸,不要推太光,我头皮敏感,推太光会疼。”

沈砚点点头,用梳子轻轻梳理王爷爷的头发,发现他的头皮上有几块红色的湿疹,应该是对刺激性洗发水过敏。他从房车的储物格里拿出父亲当年用的植物洗发水,没有添加剂,只有桂花和银杏叶的成分:“王爷爷,我给您用这个洗发水,不刺激头皮,洗完头发还香。”

小夏和小林站在房车旁,看着沈砚给王爷爷剪头发。小林拿着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王爷爷,82 岁,耳背,头皮敏感,用无添加洗发水,剪短寸,不推太光。”

小夏则拿着手机,拍下沈砚剪头发的细节:“沈哥,我要把您剪老式发型的视频发在门店的朋友圈里,让更多老顾客知道,咱们门店还能剪他们喜欢的老式发型。”

剪完头发,王爷爷对着房车的后视镜看了看,满意地说:“好,好,跟你爸剪的一样,头皮一点都不疼,还很香。”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手帕包,里面装着几块钱,“小沈,多少钱?我这就给你。”

沈砚连忙摆手,对着喇叭大声说:“王爷爷,不用钱,这是我请您的,就当是感谢您这么多年照顾我们门店。”

王爷爷不肯,非要把钱塞给沈砚,最后小林打圆场:“王爷爷,您要是想给钱,就下次来剪的时候一起给,这次您就收下沈哥的心意,好不好?”

王爷爷这才作罢,临走前还说:“我明天要跟弄堂里的老伙计说,快发科技的小沈来了,剪头发又好又便宜,让他们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