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更新时间:2025-08-28 01:40:06

第二章:时光密语

周一一早,小溪请了假,带父亲去医院复查。候诊室里充斥着消毒水的气味和无声的焦虑。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会逐渐衰退。”医生翻看着检查结果,语气平静而沉重,“最近是不是有更明显的记忆障碍?情绪波动大?”

小溪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上周他差点把家里的钢琴卖了。而且他最近常说一些奇怪的话,好像我不是他的女儿似的。”

“病情发展会有这个过程。”医生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职业性的同情,“建议多陪伴,尽量保持熟悉的环境。可以试着用老照片、老物件帮助他巩固记忆。”

回家的出租车上,林卫国一直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忽然轻声说:“梧桐树叶黄了。”那语气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小溪握住父亲的手,那手掌的粗糙触感让她心疼:“是啊,秋天了。记得小时候您总带我去公园捡梧桐叶做书签。”

父亲转过头,眼神有些迷茫,像蒙着一层雾:“有吗?”

一句话让小溪的心沉了下去,仿佛坠入冰窖。那些她珍视的回忆,对父亲而言正在变得模糊不清,像被橡皮擦一点点擦去的铅笔字迹。

晚上安顿父亲睡下后,小溪再次打开琴凳。

在底层,她发现了一些泛黄的报纸剪报,都是关于1994年徐州站弃婴事件的报道。

还有几张汇款单存根,收款人都是“徐州市儿童福利院”,时间从1995年持续到2000年,每一张都是父亲无声的爱的证明。

最让她震惊的是一张小心翼翼折叠着的纸条,纸张已经脆化,仿佛一碰就会碎成粉末:

“孩子生于1993年11月8日,叫小溪。她父亲是文工团钢琴手,我对不起孩子,希望有朝一日她能认祖归宗。————一个罪人”

字迹娟秀而有力,墨迹虽已淡去,却依然刺痛了她的眼睛。

卧室里传来父亲的咳嗽声,她忙起身去倒水。扶父亲喝水时,他迷迷糊糊地问:“钢琴…卖了吗?”

“没有,爸,钢琴好好的在那呢。”小溪轻声安慰,声音里的颤抖只有自己知道。

“得卖…趁我还记得…”父亲喃喃自语,又沉沉睡去,那话语中的绝望像一根针扎进小溪心里。

第二天,小溪开始调查。

她去了老图书馆,查阅1994年的地方报纸微缩胶片。

在昏暗的阅览室里,她一页页翻找,终于在一份1994年12月的徐州日报上,找到了一个小豆腐块文章:《火车站发现弃婴,警方寻找线索》。

文章内容简短,但时间地点与照片吻合。

那些冰冷的铅字仿佛有了温度,灼烧着她的视线。

接着,她翻找父亲的证件盒,发现了一叠旧车票——从1994年到2001年,每年都有几张往返于本市和徐州的车票。

最后一张是2001年的,背面写着:“不再找了,我就是她唯一的父亲。”字迹坚定,像一个庄严的誓言。

她还发现了一本隐藏的存折,上面从1995年开始,父亲每个月都会存下一笔钱,备注栏里写着:“小溪的教育基金”、“小溪的嫁妆”、“给小溪买钢琴”…

最后一条记录是在三年前,取款金额正好是那架钢琴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