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栏里写着:“最后一次为小溪调音,希望音乐能永远陪伴她。”那句话像父亲最后的嘱托,沉重而温暖。
证据一件件拼凑起来,真相逐渐清晰,像一幅残缺的拼图正在变得完整。每一个碎片都让她既心痛又感动,那种复杂的情感几乎将她撕裂。
那天晚上,小溪做了一桌父亲爱吃的菜。饭后,她牵着父亲的手,走到钢琴前。那双手曾经有力而稳定,如今却微微颤抖。
“爸,我想听您弹《致爱丽丝》。”
父亲摇摇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恐慌:“忘了…都忘了…”
“试试看嘛,”小溪轻声鼓励,将父亲的手引向琴键,像多年前他引导她那样。
林卫国犹豫了一下,慢慢坐在琴凳上。
他颤抖的手指悬在琴键上方,久久没有落下,仿佛在寻找失去的记忆。
然后,慢慢地,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那首熟悉的旋律开始在房间里流淌,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时光深处打捞上来的珍宝。
弹到一半,父亲停了下来,眼神迷茫:“后面…不记得了…”
小溪坐在他身边,接着弹了下去。他们的手在琴键上交汇,过去与现在在这一刻重叠。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父亲突然清晰地说:“你不是我们亲生的。”
小溪愣住了,转头看着父亲。黄昏的光线从窗外斜射进来,为父亲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色,那上面的每一条皱纹都仿佛刻着岁月的秘密。
父亲的眼眶红了,眼泪顺着皱纹纵横的脸颊滑落,每一滴都沉重如铅:“1994年冬天…徐州火车站…你那么小…那么软…裹着蓝色小被子…冷得直哭…”
他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仿佛要汲取继续讲述的勇气:“你衣襟里…别着一张字条…”
“写的什么?”小溪轻声问,生怕惊扰了这脆弱而珍贵的时刻。
“‘孩子生于1993年11月8日,叫小溪。她父亲是文工团钢琴手,我对不起孩子,希望有朝一日她能认祖归宗…’”父亲复述着那段记忆深刻的话,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撕扯出来,“字迹很娟秀…”
“所以您买钢琴…”
“我个大老粗…五音不全…”父亲苦涩地笑了笑,那笑容比哭泣更令人心碎,“但想着…你亲生父亲是弹钢琴的…音乐就在你血液里…你不能不会…我不能辜负…”
他断断续续讲述起来:如何花光所有积蓄买下那架钢琴,如何自学然后教她。那道划痕是搬钢琴上楼时不小心磕到的,腰上的伤也是那时落下的,成为永恒的纪念。
“现在…我记性越来越差…”父亲擦掉眼泪,那动作笨拙而令人心疼,“怕忘了这个秘密…耽误你找亲人…想着趁我还记得…卖了钢琴…拿钱去找…你应该有更好的生活…”
小溪扑进父亲怀里,泣不成声,泪水浸湿了父亲的衣襟:“您就是我的亲人!我唯一的亲人!我哪里也不去!您给了我最好的生活,最好的爱…”
父女俩相拥而泣,夕阳的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延伸到永恒的时光里。
第三章:爱的回响
真相如潮水般涌来,将小溪淹没在情感的漩涡中。
那一夜,她坐在父亲的床前,凝视着他沉睡的面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见岁月和辛劳刻下的每一道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