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梁兄。"我平静地行礼。

梁山伯有些惊讶于我的礼貌:"马公子客气了。今后同住一室,还望多多指教。"

我点点头,开始整理自己的书案。上一世,我的书箱里塞满了讨好祝英台的小玩意;这一世,里面只有笔墨纸砚和四书五经。

傍晚时分,山长召集全体学子训话。我站在人群中,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这些人中,有的会成为我的朋友,有的会成为我的敌人,但这一世,我的目标只有一个:科举及第,光耀门楣。

"..."

"马公子,山长叫你呢。"身旁的人推了推我。

我回过神来,发现所有人都看着我。山长抚须微笑:"马公子神游物外,想必是胸有成竹了。不如以'学而时习之'为题,赋诗一首如何?"

前世的我此刻应当窘迫不堪,因为我从未认真读过书。而现在,我微微一笑,略一思索便朗声吟道:

"青灯黄卷度春秋,不负韶华志未休。

万里鹏程今日始,蟾宫折桂待时收。"

书院里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赞叹声。山长眼中闪过惊讶:"好一个'蟾宫折桂待时收'!马公子志向不凡啊。"

我谦虚地行礼:"学生拙作,让山长见笑了。"

余光中,我看到祝英台正惊讶地望着我,而梁山伯眼中则是真诚的赞赏。前世的我为了讨好祝英台,故意在诗会上出丑逗她开心;这一世,我要让她看到真正的马文才是何等才华。

回到寝舍,梁山伯热情地与我讨论诗作。我保持着礼貌的距离,既不冷淡也不亲近。夜深人静时,我独自走到院中,望着满天繁星。

"老天既然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绝不会重蹈覆辙。"我低声发誓,"这一世,我要让父母以我为荣,让马家门楣光耀。"

次日清晨,我第一个来到讲堂,预习今日的课程。同窗们陆续到来时,我已经将《论语》温习了一遍。

"马公子真是勤勉。"梁山伯赞叹道。

我淡然一笑:"笨鸟先飞罢了。"

祝英台似乎想与我搭话,但我刻意避开她的目光,专注于手中的书本。课上山长讲解《诗经》时,我不仅对答如流,更能引经据典,提出独到见解,引得山长连连点头。

午膳时分,我独自在书院后山的凉亭用餐。这里视野开阔,能望见远处的青山绿水。上一世,我总黏在祝英台身边,而现在,我享受这份独处的宁静。

"马公子为何独自在此?"祝英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头也不回:"清净。"

她走到我身边坐下:"昨日那首诗真是马公子所作?我听闻马公子..."

"听闻我不学无术?"我冷笑一声,"人言可畏,祝公子还是莫要轻信。"

祝英台被我呛得说不出话。前世的我哪舍得对她说半句重话,而现在,我只想让她远离我的生活。

"是我失言了。"她有些委屈地说。

我没有接话,起身收拾食盒:"祝公子请便,我先回讲堂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全身心投入学业。每日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夜深人静时仍在灯下用功。同窗们起初对我的转变感到惊讶,渐渐地,他们开始称我为"书痴"。

山长对我的进步赞不绝口,常在众人面前表扬我。一次月考后,他拿着我的答卷感叹:"马公子此文,便是参加会试也绰绰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