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林晓忽然开口,指着速写本上一幅画,“你看这个人物,我总觉得眼神不够生动,少了点什么。”
陈书山凑近看了看,画的是一个坐在窗边看书的老人。“或许……是缺了一点‘沉浸感’?”他思索着说,“沉浸在文字里的人,眼神是放空的,但又很深邃,好像灵魂在另一个世界遨游。”
林晓眼睛一亮:“对!就是这个感觉!老板你形容得好精准!”她立刻拿起铅笔,在画稿上修改起来。
陈书山看着她专注修改的样子,目光无意间落在她握着铅笔的右手上。白皙的手背上,靠近虎口的地方,有一道新鲜的、细长的划痕,微微红肿着。
“你的手……”他下意识地开口。
“嗯?”林晓停下笔,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自己的手背,“哦,这个啊,没事,不小心被画框的木刺划了一下。”她不在意地甩甩手。
陈书山没说话,起身走到柜台后,打开那个放着修书工具的木盒,从里面拿出一个小小的医药包。他走回来,从里面取出碘伏棉签和创可贴。
“手给我。”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
林晓愣了一下,乖乖地把手伸过去。陈书山用棉签沾了碘伏,动作极其轻柔地擦拭那道伤口。微凉的触感和碘伏特有的气味传来,林晓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她能清晰地看到他低垂的睫毛,感受到他指尖传递过来的小心翼翼的温度。
“画画的手,要保护好。”他低声说,撕开创可贴,仔细地贴在她的伤口上。他的手指修长,偶尔会不经意地触碰到她的手心,带来一阵细微的电流感。
林晓的脸颊悄悄染上了红晕,她低下头,看着那个印着小熊图案的创可贴(他医药包里居然有这种?),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甜甜的,又有点酸涩。
“谢谢……”她的声音轻得像蚊子哼哼。
窗外的雨声依旧滂沱,但书店里,空气仿佛凝固了,弥漫着一种无声的、悸动的暖意。那本摊开的诗集,停留在某一页,上面写着:“寂静并非无声,而是心弦被悄然拨动。”
第四章:书店的危机与一个秘密
日子在书页的翻动和画笔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林晓和陈书山之间的相处越来越自然。她会跟他分享画稿的构思,吐槽难缠的客户;他会给她推荐冷门但精彩的小说,偶尔也会在她画画时,坐在不远处安静地看书。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在两人之间悄然生长,像藤蔓,无声地缠绕着彼此的心房。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陈书山最近显得心事重重。他接电话的次数变多了,语气常常是压抑的无奈。整理书籍时也常常走神,眉头紧锁。林晓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变化。
这天下午,林晓刚走进书店,就看到陈书山正和一个穿着西装、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低声交谈,气氛似乎不太愉快。她识趣地走到最里面的书架旁,假装找书。
“……陈先生,不是我不通融,实在是房东那边催得紧。这条街的租金今年涨了快百分之三十,您这小店……唉,我知道您不容易,但生意归生意……”西装男的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