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门关上,办公室里只剩下陈远一个人。

鸟叫声被玻璃窗过滤,变成沉闷的低鸣。

陈远走到窗边,看着高大的围墙,上面还有铁丝网。一种强烈的孤立感攫住了他。这里与世隔绝得太彻底了。

陈远试图打开电脑连接网络,发现信号极其微弱,时断时续。

内线电话倒是能用。

陈远坐下,从皮箱里拿出那个略显陈旧的相框,上面是他和妻子筱薇在阳光下的合影。

她的笑容清晰温暖,却莫名地,让他心头掠过一丝模糊的不安,像一片羽毛拂过,轻得抓不住痕迹。

他摇摇头,把相框放在桌角,决定先看看档案。

档案室在走廊尽头。

管理档案的是个姓李的干瘦老头,眼神躲闪,动作慢吞吞的,递过文件时手指有些发抖。

陈远道了谢,拿着分配给自己的几个重点病人的档案回到办公室。

他翻开第一份档案。

病人:编号07,自称“张主任”。症状:有严重妄想,坚信自己是本院外科主任,因一场失败的手术被陷害至此。逻辑清晰,除身份认知外,其他方面表现正常,甚至能准确描述复杂手术细节…

陈远微微皱眉,继续翻看。

病人:编号11,自称“刘医生”。症状:身份认知障碍,声称自己是精神病学专家,被同行嫉妒下药送入此地。谈话中能引用大量专业文献,观点犀利…

病人:编号23,自称“王护士长”…

病人:编号38,自称“赵药师”…

一连好几份档案,内容惊人地相似——病人都坚称自己曾是医疗工作者,因各种阴谋迫害而被送入这家医院。

他们的“妄想”细节丰富,逻辑自洽,甚至带着专业人士特有的那种冷静和…确信。

陈远后背升起一股寒意。

这太不寻常了。

集体性的、内容如此相近的妄想?

【2】这家精神病每个人都不正常

病例讨论会的气氛更加诡异。

在一间冰冷的会议室里,除了李振国和几位同样表情刻板、眼神回避的医生,还有几位被挑选出来的、情况“稳定”的病人代表参加,美其名曰“康复训练”。

李振国主持会议,语气权威,不容置疑。

当讨论到一位编号07的病人(就是那位“张主任”)的用药方案时,陈远出于专业习惯,提出了一个温和的替代方案建议。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齐刷刷地看向他。

那些目光里没有探讨,没有思考,只有一种冰冷的、审视的怪异感。

更让陈远头皮发麻的是,那几个坐在角落的病人代表,此刻也抬起头看他。

他们的眼神截然不同,里面充满了某种…急切?甚至是同情?那位“张主任”甚至微微张开了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在身边“护士”冰冷的注视下,颓然低下头。

而那位编号11的“刘医生”,则直勾勾地看着陈远,眼神锐利得惊人,他用口型无声地、清晰地说了两个字:“小心。”

陈远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怀疑自己看错了。

李振国干笑两声,打破了僵局:“陈医生刚来,还不熟悉情况。07号病人的方案是专家组定的,效果很好,暂时不需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