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里,开封府衙内烛火摇曳。
我独坐书房,面前堆叠的案卷如山。窗外秋风瑟瑟,吹得窗纸沙沙作响,犹如无数细碎脚步声由远及近。我搁下笔,揉了揉酸涩的双眼,耳边似乎又响起白日里老妇人的哭诉。
“包大人,我儿死得冤啊!他昨夜托梦于我,说自己是被人所害,尸身现埋在城东乱葬岗的老槐树下…”
这已是本月第三起“冤魂诉冤”的案子了。
作为开封府尹,我包拯历来只信证据,不信鬼神。然而近来数起案件,皆是由百姓声称得到死者托梦,前来衙门求助。蹊跷的是,经衙役查证,竟果真如梦中所述找到了尸首,且确系他杀。
“大人,已是三更,该歇息了。”门外传来王朝的声音。
“知道了,你们先去歇着吧,我再看会儿卷宗。”我应声道,目光却落在今日老妇人递上的状纸上。
据状纸所述,死者名叫周安,是东街菜贩,三日前告知家人要去城南进货,却一去不返。老妇人周氏称,前夜梦中,周安满身血污站在床前,言自己被结拜兄弟李文才所害,只为贪图他身上的二十两货款。尸身被埋在城东乱葬岗的一棵老槐树下,凶器——把菜刀,被扔在了旁边枯井中。
明日升堂,传唤李文才,一切自有分晓。我收起状纸,吹熄烛火,和衣卧于榻上。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阴风突然吹开窗户,桌上卷宗哗啦作响。我起身关窗,却见院中槐树下隐隐约约站着个人影。
“何人深夜在此?”我厉声喝道,伸手去取挂在墙上的宝剑。
那人影却不答话,只是飘飘忽忽向书房而来。待近了些,借着月光,我看清那是个面色苍白的年轻男子,胸前一片暗红,似是血渍。
“包大人…”声音飘渺如丝,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小人周安,死得冤屈,求大人为我做主…”
我握紧剑柄,镇定心神:“你若真是周安,有何冤情,明日公堂之上,本官自会审理,何须夜半装神弄鬼!”
那影子忽明忽暗,声音凄楚:“害我之人狡猾异常,无凭无据,大人如何治他的罪?明日公堂,唯恐他巧言令色,逃脱法网啊…”
“本官办案,只凭证据,你若真是冤魂,就该明白阴阳有别之理,速速离去!”我拔出宝剑,剑锋在月光下泛着寒光。
那影子似乎畏惧剑光,向后飘退数步,忽然跪地叩首:“大人不畏鬼神,明镜高悬,小人不敢欺瞒。那李文才害我性命后,取走我怀中钱袋,内有二十两白银和一枚家传玉佩。钱他必定已藏起,但那玉佩他觉着不祥,不敢留在身边,明日大人若搜,必在他家后院鸡窝第三块砖下发现。此乃重要证物,望大人明察!”
说罢,那影子渐渐变淡,随风而散。我疾步追至院中,却只见月光如水,树影婆娑,哪还有什么人影。
回到房中,我久久不能入睡。这周安“鬼魂”所言,与白日其母所述梦中之言大致相同,唯独多了玉佩这个细节。老妇人的状纸上,并未提及此物。
翌日升堂。
“带李文才!”我一拍惊堂木,衙役应声带上一中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