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调出图片,屏幕上出现一串扭曲的符号:“H-1,He-4,O-16……都是常见元素的同位素,但后面跟着的数字组合很诡异,比如‘C-12 + N-14 → ?’,像是在列方程式。”

“核反应方程式?”刘宇凑近细看,“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就是氢聚变成氦,再生成碳、氮……可它列这些干什么?难道信号源头和太阳有关?”

陶教授忽然“咦”了一声,指着其中一个符号组合:“这个‘Fe-56 → Ni-56’……这是超新星爆发时的典型衰变路径。可太阳是黄矮星,结局是变成白矮星,不会发生超新星爆发。它在说别的恒星?”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他们此刻零碎又混乱的线索。

刘宇忽然想起口袋里的观测报告,抽出来摊在桌上:“你们看这个。我们最初发现的‘违背定律’的数据,其实是一组能量波动记录——在信号出现的瞬间,实验室里所有精密仪器的原子钟都出现了同步偏移,幅度正好是‘π×10^-9秒’。当时以为是仪器故障,现在看来……”

“它在给我们‘校准’时间。”陶教授接过报告,手指越捏越紧,“用圆周率校准时间,就像用尺子量尺子。它在证明,我们定义的物理常数,它不仅知道,还能精准操控。”

院长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观测塔:“通知下去,启动‘天眼’和西部射电阵列,全频段跟踪那几个坐标点。另外,把元素符号的方程式发给核物理研究所,让他们看看有没有可能对应已知的天体事件。”他顿了顿,看向刘宇和雨琪,“你们两个,回实验室整理所有原始数据,一丝一毫都不能漏。我们可能不是在接收一个信号,是在接收一份‘说明书’——至于这说明书是给谁的,说的是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

刘宇走出会议室时,口袋里的手机震了一下。是雨琪的同学发来的消息:“信号频率变了!现在在传……好像是一组力学公式,F=ma,动量守恒定律……和我们课本上的一模一样,但后面多了个注释符号,翻译过来像是‘适用范围:三维’。”

“适用范围:三维?”刘宇喃喃自语,脚步猛地顿住。

雨琪跟上来,顺着他的目光看向天空。下午的太阳正慢慢西斜,在云层上镀了层金边,可此刻在他们眼里,那团燃烧的气体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眼睛,安静地注视着地球。

如果三维之外还有别的维度呢?如果这些被视为“真理”的定律,只是更高维度里某个规则的局部投影呢?

刘宇攥紧了手里的观测报告,纸页的边缘硌得手心发疼。他忽然觉得,刚才那句“科学大厦没有塌”说得太早了——或许它没有塌,只是有人掀开了屋顶,让他们第一次看到,原来“大厦”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空。而那天空里,正飘来一行行写满公式的云彩,等着他们去读懂。

核物理研究所的回复来得比预想中快。雨琪的手机屏幕亮起,一张复杂的衰变链图谱跳了出来,旁边附着研究员的批注:“这些方程式指向的不是自然天体事件,更像是……某种‘人造’的元素合成路径。尤其是最后那个‘Ni-56 → Fe-56 + 能量释放’,计算出的能量值正好匹配中子星合并时的伽马暴强度,但精度太高了,自然界不可能这么‘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