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凑近看,那金色粉末很细,确实像是眼影。操作间的梳妆台上放着苏晚的化妆包,里面有一盒金色眼影,盖子是开着的,眼影刷上沾着同样的粉末——但苏晚的眼睛上并没有涂眼影,说明这粉末是别人沾到她指甲上的。
“小吴,”李队下令,“立刻去找苏晴,问她昨晚7点到8点在哪里;再去陈默说的三个客户家核实,确认他的不在场证明;我和小林去阁楼看看,找陈默说的那本林月的日记。”
第二章:阁楼里的日记与薄荷糖灵
“糖心斋”的阁楼很小,堆满了旧家具和甜品模具,空气里飘着淡淡的霉味和薄荷香。我用手电筒照向角落,那里放着一个旧木箱,上面贴着“林月的东西”的纸条——应该就是陈默说的装日记的箱子。
打开木箱,里面果然有一本粉色封面的日记,封面已经泛黄,上面画着一朵百合,跟现场的糖纸花纹一样。我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是林月的字迹,娟秀又带着点稚嫩(十年前她才22岁),记录着她在“糖心斋”帮忙的日常,直到最后几页,字迹开始变得潦草:
“7月5日,他又送薄荷糖来了,放在操作间的抽屉里,说‘这个最甜,适合你’。可我不敢吃,上次吃了之后,头好晕。”
“7月10日,爸爸跟他吵架了,说‘你别再打月月的主意’。他是谁?爸爸为什么不让他靠近我?”
“7月15日,我在他的包里看到了蓖麻籽,还有一本关于‘毒物提炼’的书。他说只是好奇,可我好怕。”
“7月20日(七夕前一天),他说七夕要给我送‘最特别的巧克力’,让我在店里等他。爸爸今天不在家,我该怎么办?糖纸……我要把糖纸藏起来,万一……”
日记到这里就断了,最后一页被撕掉了,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符号,跟苏晚手心画的一模一样。我心里一震——林月的日记里提到的“他”是谁?十年前的“自杀”,根本不是自杀!是那个送薄荷糖的“他”杀了她,还伪装成自杀!
“李队,你看这个!”我指着日记里的“∞”符号,“跟苏晚手心的符号一样!这肯定不是巧合,说明苏晚发现了林月日记的秘密,这个符号是关键线索!”
李队点点头,翻着日记,突然停在一页:“这里提到了蓖麻籽和毒物提炼书,跟我们在操作间找到的蓖麻籽对应上了。十年前的林月,很可能就是被人用蓖麻毒素毒杀的,只是当时技术有限,没检测出来,才定为自杀。”
我们拿着日记下楼时,小吴正好回来,脸色很奇怪:“李队,林晓姐,苏晴找到了,她就在巷口的‘薄荷饮吧’里,说等我们很久了。还有,陈默的不在场证明核实了——‘花语庭’和‘望湖苑’的监控拍到他按时送了蛋糕,‘老巷里’民宿的老板也证明他8点半左右才离开,苏晚的死亡时间是7点到8点,陈默确实没有作案时间。”
“苏晴在等我们?”李队皱起眉,“走,去会会她。”
巷口的“薄荷饮吧”很小,苏晴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没动过的薄荷茶,穿着一条白色连衣裙,脸上化着淡妆,眼妆用的是金色眼影——跟苏晚指甲缝里的粉末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