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拿出手机,想给苏晴发条消息道晚安,却发现信号又消失了。这一刻,他意外地并不感到焦虑,反而有种莫名的解脱感。

窗外,铃铛声渐渐远去,伴随着阿依努尔哼唱的柯尔克孜歌谣,飘散在夜风中。林枫躺在床上,听着这奇妙的夜曲,缓缓进入梦乡。

梦中,他看见自己站在天山顶上,伸手可触星辰;而山下,一个系着铃铛的姑娘正在葡萄园中歌唱,歌声清澈如泉,回荡在山谷之间。

第二章 琴声渐起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校园里,林枫被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唤醒。他推开窗,看见阿依努尔正在操场上带领孩子们晨读。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伴随着发梢铃铛的细微声响,在晨风中飘荡。

“林老师,早上好!”孩子们注意到他,齐声问候。

林枫微笑着挥手回应。经过一周的适应,他开始习惯这里的生活节奏。简单的早餐后,他走向三年级教室,准备开始今天的课程。

教室里,二十多双眼睛期待地望着他。这些孩子大多来自牧民家庭,普通话水平有限,但学习热情很高。

“今天我们要学习《故乡》这篇课文。”林枫在黑板上写下标题,“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故乡?”

孩子们面面相觑,古丽怯生生地举手:“故乡就是...出生的地方。”

“很好。”林枫鼓励地点头,“故乡是我们出生的地方,也是我们心中最眷恋的地方。”

阿依努尔站在教室后排,轻轻翻译着难点。她的存在让林枫感到安心,那些语言障碍不再令人焦虑。

课间休息时,古丽走到讲台前,递上一块用油纸包着的奶疙瘩:“老师,给你。”

林枫接过这份朴素的礼物,心中涌起暖流:“谢谢你,古丽。”

阿依努尔轻声解释:“她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放牧时摔伤了腿,母亲在家做手工补贴家用。这孩子很用功,梦想是当老师。”

林枫望着古丽瘦小的背影,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下午的音乐课上,阿依努尔教孩子们唱柯尔克孜族民歌。她怀抱冬不拉,指尖轻拨,悠扬的旋律流淌而出。林枫靠在门边聆听,被这天籁之音深深吸引。

“一起来唱吧,林老师。”阿依努尔笑着邀请。

林枫尴尬地摆手:“我唱歌跑调。”

孩子们哄笑起来,阿依努尔眼睛弯成月牙:“没关系,快乐最重要。”

她耐心地教他基本节奏,铃铛随着动作轻轻作响。林枫笨拙地跟着学,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

放学后,阿依努尔带林枫家访。古丽家住在五公里外的山坳里,土坯房低矮简陋,但收拾得整洁干净。

古丽的父亲卧病在床,母亲正忙着缝制毡帽。见到老师来访,他们热情地端出奶茶和馕。

“谢谢老师关心古丽。”父亲用生硬的普通话说道,“我们没文化,希望孩子能好好读书。”

林枫郑重承诺:“古丽很聪明,我一定会好好教她。”

返程途中,夕阳将天山染成金色。阿依努尔轻声说:“这些孩子要走很远的路来上学,冬天尤其艰难。但他们从不放弃,因为知道教育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