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苏眠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决定在老宅里找找线索。她记得祖父的遗嘱里提过,书房里有个樟木箱,里面放着苏家的族谱。
书房在西厢房,门是梨花木做的,推开时带着淡淡的木香。苏眠在书架最底层找到了那个樟木箱,箱子上着锁,锁孔已经生锈。她找了根细铁丝,折腾了半天,才终于把锁打开。
箱子里铺着一层暗红色的绒布,上面放着几本泛黄的线装书,最上面的就是苏家的族谱。苏眠小心翼翼地把族谱拿出来,纸页已经变得很脆,她轻轻翻动,生怕把纸弄破。族谱里的字迹大多是毛笔写的,墨色有的深有的浅,记录着苏家从光绪年间到现在的每一代人。
翻到光绪二十七年那一页时,苏眠的指尖突然顿住了。那一页的字迹格外潦草,像是写的人很慌张,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子时闻钟鸣,女婴七窍流血,颈现铃印。”墨迹旁用小字注着,这是苏家二少奶奶的记录——她难产而亡,留下的女婴在当夜暴毙。
更诡异的是,这页纸的边缘用朱砂画着十二道符咒,每道符咒的纹路都很复杂,苏眠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她突然想起玄关的自鸣钟,连忙跑过去,蹲在钟底座前仔细看——钟底座的侧面,竟刻着和符咒一模一样的纹路!
“小姐,该换水了。”
刘嬷嬷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苏眠吓得差点坐在地上。她回头看见刘嬷嬷端着个铜盆,盆里的水冒着热气,正站在回廊口看着她。阳光照在刘嬷嬷的脸上,左眼的胎记似乎暗了暗,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
“刘嬷嬷,你见过这个符咒吗?”苏眠指着钟底座的纹路,心里满是期待。
刘嬷嬷的目光落在纹路上,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有些东西,忘了比记着好。”她说完,就端着铜盆走进了东厢房,留下苏眠一个人站在自鸣钟前,心里的疑惑越来越深。
那天夜里,苏眠又做了那个梦。只是这次,井底的哭声变得更响了,刘嬷嬷的脸浮出水面时,她还看见井水里,有无数只小小的手在挥动,像是在求救。
第三章·鲁班锁魂
接到苏眠的电话时,省文物局的张教授正在整理故宫修复档案。他今年五十八岁,头发已经花白,手指上布满了老茧——那是几十年修复文物留下的痕迹。当他听见苏眠说老宅里有鲁班锁魂阵的痕迹时,立刻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带着两个学生和一套文物探测工具,连夜赶到了苏州。
“就是这里?”张教授站在苏宅的大门前,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目光落在门环上。门环还是青铜制的,上面刻着的纹路比苏眠描述的还要复杂,纹路之间还贴着一张泛黄的黄符,符纸上的朱砂已经发黑。
张教授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门环上的纹路,手指刚触到青铜表面,突然“咚”地一声跪倒在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张教授!”他的学生李然连忙去扶他,却被张教授推开了。
“这是真的鲁班锁魂阵!”张教授的声音带着颤抖,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流,“当年我跟着故宫的老匠人修复太和殿时,他跟我说过,这种阵眼只有镇压过万人坑的凶宅才会用,纹路里藏着镇魂咒,一旦被破坏,里面的冤魂就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