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闭馆的音乐响起时,许沐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下午四点了。他把《名人成功秘诀》抱在怀里,几乎是同手同脚地走出了藏书室。
管理员阿姨已经醒了,正收拾着柜台上的报纸,看到许沐,笑着点了点头:“小伙子,看了一下午书啊?”
许沐愣了一下,连忙点头:“嗯……谢谢阿姨。”他的声音还有点发颤,说完就快步走出了图书馆。
外面的阳光依旧刺眼,可他却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他没有回家,而是转身走向街角的新华书店——那里的传记类书籍更全。
新华书店的门是自动玻璃门,推开时会发出“叮”的一声轻响。店里很凉快,空调的冷风吹在身上,让许沐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了一些。他直奔二楼的传记区,脚步飞快。
传记区在二楼的最里面,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封面的书。许沐的目光扫过书架,《爱因斯坦传》《达芬奇传》《富兰克林自传》《乔布斯传》《梅西传》《稻盛和夫传》……这些名字以前只在课本或新闻里见过,现在却像是一个个宝藏,吸引着他。
他伸出手,把那些看起来有用的书一本本抽下来。《爱因斯坦:想象颠覆世界》《达芬奇:列奥纳多的笔记》《富兰克林自传:美国精神的奠基人》《乔布斯传: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他抱了十几本,怀里堆不下了,就放在旁边的地上,继续找。
“同学,你要找什么书吗?”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店员走过来,疑惑地看着他。许沐一下子抱这么多传记,确实有点显眼。
许沐抬起头,连忙说:“我……我就看看,谢谢。”他的脸有点红,说完就抱着书走到角落,席地而坐。
店员看了他一眼,没再多问,转身走了。
许沐靠在书架上,深吸了一口气。他把怀里的书放在地上,先拿起那本《爱因斯坦:想象颠覆世界》,然后把《名人成功秘诀》放在旁边——他不确定没有这本“钥匙”,能不能触发吸收能力。
他翻开《爱因斯坦传》,目光落在第一页的文字上:“1879年3月14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他快速翻到描写爱因斯坦思考“追光实验”的章节,那里写着:“爱因斯坦在十六岁时,曾想象自己骑着一束光,去追赶另一束光……这个看似荒谬的想象,为后来相对论的提出埋下了种子。”
旁边配着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他穿着宽松的毛衣,头发凌乱,眼神里带着一丝迷茫,又透着对未知的好奇。
许沐的心跳开始加速。他盯着那段文字和照片,屏住了呼吸。
几秒钟后,一种轻微的眩晕感传来,像是高速电梯启动时的失重感。随即,一股清凉的激流涌入他的大脑!
这一次,他没有感到刺痛,反而觉得很舒服。无数关于“思考”的碎片在他脑海里展开:如何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如何用想象去构建物理图景,如何对“理所当然”的事情保持怀疑……他甚至能感受到爱因斯坦在思考时的那种状态——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用“思想实验”去推导,去验证。
比如,他会想象自己站在火车上,看着外面的时钟,思考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他会想象光线经过太阳时的弯曲,去验证引力的存在。这些思维方式,以前许沐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却像是本能一样,刻进了他的脑海里。